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杨继洲应用八脉八穴治症配穴规律与探析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727次 更新:2018-08-17
  

胡天烨1                  

(1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 

       八脉,即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组成的奇经八脉;八穴,即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交会的八个穴位,分别是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八脉八穴治症配穴,即是在治疗某些病症时先针刺八穴,后取相应的配穴,如《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所言“上八法,先刺主症之穴,随病左右上下所在,取诸应穴,仍循扪导引,按法祛除。”在这种配穴方法中,八穴即为主穴,也可认为是基本穴,相配的穴位为应穴,也可认为是配穴,这种配穴方法,徐凤在其《针灸大全》中称作“主应配穴法”。

       杨继洲《针灸大成》中“八脉图并治症穴”一篇的内容最初源于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后徐凤在此基础上整理修改,并增添了应穴,形成了“主应配穴法”,以“窦文真公八法流注”的篇名载于《针灸大全》中;高武《针灸聚英》中收集有“窦氏八穴”,另有“八法八穴歌”一篇,即是将八穴的主治病症加以概括,并以“西江月”的词题写成;而杨继洲《针灸大成》是集大成者,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保留窦氏、徐凤、高武等人的著作内容,有又加了自己的临证经验,进一步丰富了八脉八法穴的内容和治证价值。

       通过对比徐凤《针灸大全》“窦文真公八法流注”与杨继洲《针灸大成》“八脉图并治症穴”中“八脉八穴治症配穴”的内容,总结可知:徐凤共收录了运用八脉八穴配穴法治疗的212种病症,杨继洲收录了249种病症,即杨继洲在徐凤的基础上增加了37种病症的治疗,这部分是杨继洲增加的其自身的临证经验;配穴的规律方面,不论是徐凤《针灸大全》还是杨继洲《针灸大成》,配穴均在1-6个,多数为3-6个,主治病症包括脏腑病、经络病、杂病等多个方面。

       通过整理和分析,笔者发现杨继洲八脉八穴治症配穴可分为主穴+本经配穴和主穴+异经配穴,其中主穴+异经配穴又可分为主穴+表里经配穴、主穴+脏腑配穴、主穴+特殊配穴,现通过举例分析加以说明。

1.主穴+本经配穴

      原文:凡治后症,必先取临泣为主,次取各穴应之:腿寒痹痛:四关、绝骨、风市、环跳、三阴交

      按语:此条中足临泣属胆经,所取配穴中绝骨、风市、环跳均属胆经,三阴交属脾经,四关中合谷属大肠经,太冲属肝经。此条治症腿寒痹痛属于下肢的经络病,选用主穴位于足部的足临泣,配合本经应穴位于下肢的绝骨、风市、环跳,具有疏通经络、解痉镇痛之效,且绝骨为髓会,髓,骨之精也,此穴为胆经寒冷之气的聚集地,因此此种配穴法可温经除寒、运行气血,绝骨、风市、环跳也可认为是应穴中的“主穴”;合谷、太冲,祛风散寒,三阴交,益气生血,此条八脉八穴治症配穴总奏温通经络之效,为十分典型的主穴+本经配穴法。

       原文:凡治后症,必先取外关为主,次取各穴应之:中风拘挛:中渚、阳池、曲池、八邪

       按语:此条中外关属三焦经,所取配穴中中渚、阳池均属三焦经,曲池属大肠经,八邪为经外奇穴。此条治症中风拘挛为风阳痰火内闭神窍引起的肢体拘挛,通常以上肢表现明显,且通常以阳经拘挛为主,故选用主穴位于前臂的外关,配合本经应穴位于手部的中渚、阳池,《灵枢·经脉》言三焦经“是主气所生病”,且三焦经为少阳经,与同名经胆经经气相通,阳池又为三焦经之原穴,是经气汇聚之处,故此种配穴法可疏利少阳经经气,平抑肝阳痰火,缓解局部痉挛;曲池,疏风清热,八邪,刺激局部经气,此条八脉八穴治症配穴总奏舒缓拘挛之效,亦是比较典型的主穴+本经配穴法。

2主穴+异经配穴

2.1主穴+表里经配穴

      原文:凡治后症,必先取列缺为主,次取各穴应之:鼻流浊污:上星、内关、曲池、合谷

      按语:此条中列缺属肺经,所取配穴中曲池、合谷属大肠经,上星属督脉,内关属心包经。肺开窍于鼻,故鼻流浊污为邪壅鼻窍所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系病症可选取相表里的大肠经治疗,故选用属于肺经的主穴列缺,配合表里经应穴曲池、合谷,合谷又为大肠经原穴,此种配穴法可清泻肺热、通利鼻窍,邪热祛则浊污清;上星,宣通鼻窍,内关,滋阴清热,此条八脉八穴治症配穴总奏祛邪通窍之效,体现了主穴+表里经配穴的方法。

2.2主穴+脏腑配穴

       原文:凡治后症,必先取公孙为主,次取各穴应之:月事不调:关元、气海、天枢、三阴交

       按语:此条中公孙属脾经,所取配穴中关元、气海、天枢均属局部脏腑取穴,三阴交属脾经。月事不调与肝、脾、肾、任、督、冲、带等均有关,而病位在胞宫,若诸经气血旺盛、通常,然胞宫有疾,如胞宫寒冷、胞宫癥瘕等,仍可导致月事不调,故选用主穴属于脾经的公孙,配合位于胞宫体表的关元、气海、天枢,且关元、气海为任脉上的大穴、要穴,此种配穴法具有调畅气血、活血通经的功效;三阴交,益气生血、滋阴养血,此条八脉八穴治症配穴总奏养护胞宫、调节月事之效,属于主穴+脏腑配穴的方法。

      原文:治后症,必先取公孙为主,次取各穴应之:胸中满痛:劳宫、通里、大陵、膻中

      按语:此条中公孙属脾经,所取配穴中劳宫、大陵属心包经,通里属心经,膻中属任脉,但位于当胸处。胸中满痛,或为心系病症,或为肺系病症,因此应取心经、肺经、心包经或位于胸部的穴位进行治疗;同时,公孙与内关主客相应,内关为治疗心胸病症的要穴,因此选用属脾经的主穴公孙,配合属心包经的劳宫、大陵和属心经的通里,以及位于胸部的膻中,起到了宽胸理气、疏利气机的作用;此条八脉八穴治症配穴结合了脏腑配穴和局部选穴,亦属于主穴+脏腑配穴的方法。

       原文:凡治后症,必先取照海为主,次取各穴应之:气攻胸痛:通里、大陵

       按语:此条中照海属肾经,所取配穴中通里属心经,大陵属心包经。此条与上文有相似之处。气攻胸痛,为气机上冲,郁结胸中,病位在心、肺或心包,因此亦应取心经、肺经、心包经或位于胸部的穴位进行治疗;此处,照海与列缺主客相应,列缺为肺经要穴;同时,肺为生气之本,肾为纳气之根,因此选用属肾经的主穴照海,配合属心经的通里和属心包经的大陵,此条八脉八穴治症配穴总奏疏利气机、平和纳气之效,亦属于主穴+脏腑配穴的方法。

       原文:凡治后症,必先取照海为主,次取各穴应之:心内怔忡:心俞、内关、神门

       按语:此条中照海属肾经,所取配穴中内关属心包经,神门属心经,心俞属膀胱经,是心之背俞穴。心内怔忡为心系病症,当取  心经、或心包经治疗,此条中所选配穴均与心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内关、神门本为治疗心系疾病的要穴,有调心气、宁心神的作用,心俞为心之背俞穴,其定位相当于心的体表投影之处,也多用于心系病症,故此条八脉八穴治症配穴总奏安神定志、养阴宁心之效,亦是结合了脏腑配穴和局部选穴的主穴+脏腑配穴的方法。

2.3主穴+特殊配穴

       原文:凡治后症,必先取后溪为主,次取各穴应之:头目眩晕:风池、命门、合谷

       按语:此条中后溪属小肠经,所取配穴中风池属胆经,命门属督脉,合谷属大肠经。头目眩晕多为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实邪扰乱清空,亦可虚实夹杂,与肝、脾、肾均有联系。后溪与督脉相通,与申脉主客相应,申脉为膀胱经穴位,因此取属小肠经的主穴后溪,配合属胆经的风池、属督脉的命门、属大肠经的合谷,可疏通并激发阳经经气,且风池为治疗头部诸疾的要穴和常用穴,故此条八脉八穴治症配穴总奏补益气血、安神定眩之效,当属经验用穴的主穴+特殊配穴。

原文:凡治后症,必先取申脉为主,次取各穴应之:遍体疼痛:太渊、三里、曲池

按语:此条中申脉属膀胱经,所取配穴中太渊属肺经,三里属胃经,曲池属大肠经。遍体疼痛涉及范围广,头项、四肢、躯体均有疼痛,其病位在表,病因可归于风邪袭表,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善动不居,易于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表,若挟湿邪,则侵犯人体下部。膀胱经属太阳经,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选用属膀胱经的主穴申脉,可祛风解表,配合属肺经的太渊、属胃经的三里、属大肠经的曲池为应穴,其中太渊位于脉口,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三里为胃经合穴,位于膝部,是补益气血的保健大穴,曲池为大肠经合穴,位于肘部,具有祛风清热之用,故此条八脉八穴治症配穴总奏祛风解肌、疏经和络之效,当属经验用穴的主穴+特殊配穴。

       以上举例,涉及了八穴中的七穴(内关一条下杨继洲没有增加个人经验),从每一穴下分别选取杨继洲八脉八穴治症配穴中具有代表性的条文的原文加以分析,覆盖全面,从中可以发现此种配穴方法的价值,即扩大了配穴方法以及八脉八穴的临床应用,若后世针灸人发现并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能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推动针灸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凤.针灸大全: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

2.张缙.针灸大成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