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针灸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概述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194次 更新:2018-08-03
  

宋燕娟1, 梁凤霞1

(1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61)

摘要:目的:气虚证是现代社会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心气虚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症候之一, 可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强度的气虚证会引起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的改变,因此,心率变异性是评价气虚证患者症状的一个有价值的客观指标。本文对不同针灸方法、不同选穴方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从针刺调节HRV着手研究气虚证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来探索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研究气虚证和心率变异性的调节机制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机制。

关键词:针灸;气虚证;心率变异性

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SONG Yanjuan1, LIANG Fengxia1

(1 Hubei Provinci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61)

Abstract:Objective: Qi deficiency is one of the common TCM syndromes in modern society. It has a series of influence on people's life and work,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lso declines. Heart qi deficiency syndrome is one of the common sympto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be see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cardiomyopathy, viral myocarditis, arrhythmia and other diseas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Different intensity of qi deficiency can cause changes 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related indicators, therefor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s to evaluate the symptoms of qi deficiency syndrome, a valuable objective indicator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methods and different selection methods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mechanism of qi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tudied by acupuncture regulation HRV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qi deficiency syndrom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qi deficiency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to provide a more complete theoretical mechanism.

Key words: acupuncture; qi deficiency; heart rate variability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连续心跳间R 一R 间期的微小涨落(心电图中的RR 间期变异性),由于它产生于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窦房结的调节,因而它可以间接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并表达出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显示出交感经及迷走神经的张力与平衡性,所以能够判断出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成为心脏性猝死和心律失常性事件的一个可能的有价值的预测指标,为我们评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状况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HRV的降低表明了交感神经张力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室颤阈降低,是为不利性因素;HRV的升高表明了副交感神经张力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室颤阈增高,是为保护性因素。大量研究表明,若SDNN、SDANN、SDNNIndex等时域的指标低于50ms以下,是代表HRV的显著减低,病死率大大增高。孙丹红等研究表明[ 1],通过分析窦房结调节信息的心率变异性(包含神经体液的相关调节因素)能够反映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通过其量化评估反映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和平衡,以此指导心血管疾病和另外的自主神经紊乱相关疾病等的评估。曾辉[2]等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性别对心率变异性产生不同影响,在小于30 岁的人群中男性高于女性,在30-39 岁的人群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表明心率变异性的生理变化不仅与年龄或性别单一因素有关,也与年龄和性别的综合因素有关,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加,短程心率变异性与长程心率变异性受到影响的趋势渐渐一致,除此之外,心率变异性也会逐渐降低。而由于针灸具有双向调节的特点,即对兴奋或抑制状态都具有使其恢复平衡的特性,促使针灸疗法能够调节体内自带的固有调节系统,并使偏离正常态的功能活动恢复至正常水平[3]。正是由于针灸的这一特殊性质,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针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针灸能否调节心率变异性这一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积极探索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针灸调节心率变异性的不同针灸方法,不同取穴等的研究报道加以整理和总结。

1不同针灸方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心率变异性研究的针灸方法已有头针、电针、激动光、手针、腕踝针、耳针、穴位注射等等,引起了西医学范畴大量学者的关注。李美平[4]采用BL-420E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头针针刺额旁一线治疗冠脉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大鼠,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缺血后复灌可诱发实验性大叔的室性心律失常,并得出了头针使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下降,心肌缺血和梗塞范围缩小等结论,表明头针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细胞、抗心律失常作用。Zhao-Kun Yang[5]等取雄性斯普拉格-杜勒鼠,通过刺激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和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观察了手针与激光针对其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差异,发现手针与激光针刺激“内关”“足三里”均能引起心率的显著增加(P<0.05),手针引起的效应较激光针更强;低高频比值作为衡量交感迷走平衡的一个指标,在手针和激光针刺激下也均有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石砚[6]等的研究通过连续三天的耳电针刺激耳穴中的“神门”、“心”、“小肠”,发现治疗后抑郁症患者的总心率变异性有明显增加并有持续性效应,平均心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邓桂珠[7]等在研究中先对所有受试患者进行20min的恐怖音频刺激,然后对针刺组则在内关穴、间使穴进行电针治疗20min,治疗结束后于平静状态下休息20min;而对照组则用心电记录仪测试平静状态下40min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指标(清醒状态)。研究表明,电针内关、间使能够使惊恐导致的心率升高得到调节,从而使心率降低,除此之外,也能使迷走神经在交感-迷走平衡中起到主导作用,表明电针内关、间使对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具有即时效应。曲菲[8]等关于耳穴及腕踝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即时效应的对比观察发现压耳穴和针刺腕踝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心率都有改善作用。李庆海[9]关于参麦注射液与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不仅具备强心作用,而且能够提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的张力,使自主神经的平衡性得到改善,从而增加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降低严重心脏事件(如猝死)的发生率,使患者的预后得到良性调节。

       根据不同针灸方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可以看出,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常伴随着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而针灸常能对自主神经功能产生良性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着心率变异性的改变。

2不同取穴方法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现阶段,随着心率变异性相关研究的深入,运用不同穴位观察其对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方案也各有不同,穴位选择的不同也就是穴位特异性对心率变异性的改变程度的影响差异也成为了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林仁勇[10]等研究表明若RMSSD、HF升高,则可使拮抗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自主神经的整合功能得到加强,从而导致心律降低,由于RMSSD是衡量迷走神经对心率的调控作用的有价值的指标,因此也会导致迷走神经的张力增高。而研究中显示出针刺神门穴对心率的减缓作用相对更强,或许也离不开RMSSD、HF 的影响。庞博[11]等通过针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左侧委中穴,记录针刺过程的不同时间段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TP、LF、HF、SDNN、pNN50等)的变化,说明了针刺左侧委中穴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迷走神经活性有抑制作用,对交感神经活性有兴奋作用。罗丽平[12]等通过取双侧内关穴针刺发现针刺对健康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引起心率减慢、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变异性增大。手针减慢心率的持续时间长于电针与快针。电针针刺时引起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均兴奋,起针后心率变异性增大、交感神经兴奋。王欣波[13]等针刺心率变异性正常的健康青年的通里穴,并在针刺前5 min、针刺时、针刺后10 min、出针时以及出针后10 min,检测HRV的变化,结果显示针刺通里穴时RMSSD和HF norm较针刺前均有降低,留针后10 min,即行针时继续降低,待出针时人持续低位;SD和LF norm与针刺前相比升高,行针时达到高峰,出针时人持续高位;LF/HF针刺时、行针、出针时均较试验前时显著增加,显示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一直持续到出针。Gerhard Litscher[14]等经心率变异性分析观察了11例健康者经三种不同穴位刺激方法:针刺、红色激光刺激(波长658nm)、紫色激光(波长405nm)后植物神经功能参数,结果显示针刺和红色激光刺激于百会穴时可使心率显著下降,而紫色激光刺激作用于内关穴则引起了总心率变异性HRV的显著增加,其在讨论中认为刺激百会穴可能具有舒张血管、降低交感神经紧张度的作用,而刺激内关穴则可能增加迷走神经活动、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活动。

       对于以上穴位特异性对心率变异性影响差异的部分研究表明,不同取穴方法在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效应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对于临床治疗气虚证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学者之后深入研究自主神经系统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率变异性与自主神经系统的关系

       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是外周传出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能调节内脏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又称植物性神经系统、不随意神经系统。由于内脏反射通常是不能随意控制,故名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支配和调节机体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和分泌,并参与内分泌调节葡萄糖,脂肪,水和电解质代谢,以及体温,睡眠和血压等。两个分系统会在大脑皮质及下丘脑的支配下,既拮抗又协调的调节器官的生理活动。心率变异性(HRV)即是一种通过测量连续的正常R-R间期变化的变异性来显示心率变化的程度和规律,作为一种影响心血管活动的量化指标的判断依据。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升高、迷走神经兴奋性的降低可能导致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且心率的变化程度能够量化评估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HRV的降低表明了交感神经张力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室颤阈降低,是为不利性因素;HRV的升高表明了副交感神经张力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室颤阈增高,是为保护性因素。另外,通过分析窦房结调节信息的心率变异性(包含神经体液的相关调节因素)能够反映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通过其量化评估反映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张力和平衡,以此指导心血管疾病和另外的自主神经紊乱相关疾病等的评估。因此,心率变异性是一项特异性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间接评估全身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因而,本实验运用心率变异性分析检测气虚证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通过这一切入点,得出客观有效的结果。

4讨论与展望

      针灸疗法对心率变异性的调控效果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且近年来国内外对针刺治疗心率变异性已有大量的研究和报道,陈芷枫[15]等针灸对心率变异性的双向调节作用对于疾病的改善效果不容忽视。由于针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程度的判断目前仍无准确的量化标准,因此我们还需通过不断努力,完善检测心率变异性量化标准的具有统一性和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法,从而实现HRV 的测量标准化、分析标准化,用以更加深入地分析针刺对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作用机制,为针灸临床治疗和预防相关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以提高针刺疗效,完善针灸治病理论,推动针灸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从针刺调节HRV着手研究气虚证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其治疗来探索气虚证的作用机制,为研究气虚证和心率变异性的调节机制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机制。


参考文献

[1]孙丹红. 针刺与艾灸对气虚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2]曾辉,蔡静怡,王静,郭小玉,杨阳,李方洁. 不同年龄和性别短程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02):108-110.

[3]曾辉,蔡静怡,王静,郭小玉,杨阳,李方洁. 不同年龄和性别短程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02):108-110.

[4]李美平. 头针对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大鼠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5] Yang.Z.K,M.L.Wu,J.J.Xin et al.,Manual Acupuncture and Laser Acupuncture for Autonomic Regulations in Rats: Observation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Gastric Motility[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3.

[6] Shi.X,G.Litscher,H.Wang et al.,Continuous Auricular Electroacupun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Clinical Scores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First Results from a Transcontinental Study[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3.

[7]邓桂珠,黄焕琳,岑曦,潘洪权,李雨捷,黄泳. 电针内关、间使对恐惧情绪状态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0):2112-2117.

[8]曲菲. 耳穴及腕踝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即时效应的对比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9]李庆海,吕安清,张芳,李庆玉,李小兵,张兴华,王留义. 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05):273-275.

[10]林仁勇,吴俊贤,张佩,陈俊琦,甄尔传,郭雅斐,刘丽芝,黄泳. 神门穴真、假针刺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2,(03):752-754.

[11]庞博. 针刺左侧委中穴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12]罗丽平,沈仲元,陈汉平,余平. 针刺内关-间使对健康人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J]. 上海针灸杂志,2009,(10):603-606.

[13]王欣波,朴勇洙. 针刺通里穴对健康青年人心率变异性影响的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2,(07):43-44.

[14] Litscher .G, L.Wang,X.Y.Wang et al.,Laser Acupuncture: Two Acupoints (Baihui, Neiguan)and Two Modalities of Laser (658 nm, 405 nm)Induce Different Effects in Neurovegetative Parameters[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3.

[15]陈芷枫,赵芸芸,汪杏,向云霞, 赵凌. 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针刺对自主神经功能调节作用研究近况[J]. 上海针灸杂志,2016,(06):75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