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针灸

作者:世界针联信息中心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428次 更新:2018-06-01
  

  有报道说,中国的针灸、拔火罐疗法在美国NBA球星中早已风行,库里、韦德、哈登、威少、霍华德等,莫不如是。球星们认为,中国的这些医术能够帮助他们迅速缓解疲劳。


  “中医针灸”,早在2010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最早医学典籍之一的《黄帝内经·素问》中已经讲到:“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针灸,针法和灸法的总称,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法是应用各种特制针具作用于经络穴位,灸法则是以艾绒等物薰灼经络穴位进行热刺激,从而改善和提高经络之气对人体的调控功能,祛邪正身。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知道利用锐利的小石片(即砭石)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能治病,火被发现和应用之后,人们又逐渐发现身体的某一部位受到灼烤也可以减轻病痛。这些实践经验,或是针灸之源吧。


  两汉三国时,典籍中出现了许多擅长针灸的医学家。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汉文帝诏问,你决断病人的是死是活的时间有时并不能应验,为什么?淳于意答:“此皆饮食喜怒不节,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针灸。”既有病人自身的原因,也有医治方面的原因。据业界人士研究,淳于意正是针灸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他用“气”与“脉”的关联来诊断病证,如“切其脉时,右口气急,脉无五藏气”“肾气有时间浊,在太阴脉口而稀,是水气。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等,透过脉象判断体内藏府之气的运行状况,表明在他的医理中,气是经脉的基础和主导,经脉之气与藏府之气相通。


  《三国志·方技传》讲到华佗医术高超时也说到针灸,“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华佗看过的著名人物有曹操,曹操“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这里的“差”,通“瘥”,病愈的意思。当然了,“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华佗还有开刀法,“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不知怎么搞的,到了唐高宗的时候,针灸治疗头痛反而不可思议。《旧唐书·高宗本纪》载,高宗“苦头重不可忍”,侍医秦鸣鹤曰:“刺头微出血,可愈。”武则天在帘子里听到,要把秦鸣鹤杀了,因为岂可“欲刺血于人主首耶”。高宗因为痛得受不了,才让他权且一试,秦鸣鹤“即刺百会”,高宗治好了,秦鸣鹤才算保住性命。这是永淳二年(682)的事,在此前,武则天已经垂帘听政。如上元二年(675),“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贞观政要·征伐》载,礼部尚书王道宗从太宗征高丽,“在阵损足”,太宗“亲为针灸,赐以御膳”。看起来,李世民也懂这些。《新唐书·刑法志》说太宗尝览《明堂针灸图》,因为“见人之五藏皆近背,针灸失所,则其害致死”,还发出感叹:“夫箠者,五刑之轻;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轻之刑而或致死?”感叹之余,又下诏施笞刑时不要再打罪人的后背。《明堂针灸图》是唐朝官修医书,图文并茂,成书即在贞观年间。唐朝这类的书有不少,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曰:“《唐·艺文志》有《黄帝明堂经》《明堂偃侧人图》《明堂人形图》《明堂孔穴图》,皆针灸之书也。”敦煌文献《明堂五脏论》说:“明者,命也;堂者,躯也。立形躯于世间,着明堂而医疗。”这就是说,明堂相当于专门为针灸而作的人体挂图。正是这些直观的人体结构图,深深地触动了唐太宗吧。《册府元龟》说太宗看的是《明堂孔穴》,《资治通鉴》又说是《明堂针灸书》,不管书名究竟是什么,因为针灸穴位而更改了法律条文是既成事实,反映了太宗的人本情怀。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诏命翰林医官王惟一所制造的针灸铜人,更加形象直观,在今天也可以作为经络腧穴教学的教具。铜人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同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可惜北宋原件早已下落不明,明清又有仿制,故宫博物院正藏有一具明代铜人,高89厘米,男童形状。


  国务院前年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今后5年中国将多引擎驱动助力“中医药强国”建设,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借助NBA球星传播针灸、拔火罐,不失为有效一法。


  作者系南方日报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