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主讲嘉宾

作者:世界针联 来源:信息部 点击:1545次 更新:2022-07-02
  

刘保延 (首席研究员)

刘保延

首席研究员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主任、全国针灸标准技术委员会主任、卫生部信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循会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流行病学组主任、《中国针灸》杂志主编。
刘保延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提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研究范式,为中医药临床研究工作的推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针灸领域进行了示范性针灸临床研究、针灸标准化、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等工作。牵头组织实施了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国家重大课题,曾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针灸标准化研究、针灸注册研究、中医药“治未病”、中西医防治SARS和甲流、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67篇,总影响因子104),著作10部。

张伯礼 (院士)

张伯礼

院士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张伯礼,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主任,第十一届药典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名中医、国医大师。
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开展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明确了中风病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创立了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机制。创建了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完成了首个中医药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大规模循证研究,建立了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吴阶平医学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教学大师奖、全国优秀教材奖特别奖、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石学敏 (院士)

石学敏

院士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石学敏,国家级非遗项目针灸代表传承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现代中国针灸奠基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家卫建委“中国好医生”、“最美医生”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石学敏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育和科研工作60年,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他精研古籍,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十二经病候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对“是动”、“所生”病进行了总结,70年代初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手法量学”,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先后发明“脑血栓片”、“丹芪偏瘫胶囊”等药品,再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针药并用,创立了“中风单元”疗法,为治疗脑血管病开创了新的思路。至今,共主持完成包括国家973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43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3项,国家教委及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专利6项。共培养国内外硕、博士、博士后300余名,出版著作55部。担任国际上多国的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院的客座教授,并与多国进行科研合作,为中医针灸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韩济生 (院士)

韩济生

院士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韩济生,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自1965年起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首先阐明针刺人体一个穴位引起镇痛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进而证明针刺可促进神经系统中分泌出5—羟色胺、内啡肽等具有镇痛作用的化学物质,发现改变穴位上电刺激的频率可引起脑中释放出特定的神经肽,若刺激时间超过2小时又可促使脑中产生出CCK等对抗镇痛的物质,每个人针刺治疗效果的优劣取决于镇痛和抗镇痛两类物质的多寡和相对平衡。据此原理设计制造出神经刺激仪,可收到镇痛、解痉等效果,还可用于海洛因成瘾的治疗。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和教育部一等奖、光华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奖、首届紫荆花奖、首届立夫国际中医药针灸奖和欧洲针灸奖等20多个奖项,曾荣获国际脑研究组织和美国神经科学基金会联合颁发的“杰出神经科学工作者”奖金,是中国内地唯一的获奖科学家。连续12年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研基金。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和“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应用研究成果大大推动了针灸疗法在国际上的应用,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聘为科学评审委员会顾问,瑞典隆德皇家科学院聘为国际院士。1979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400余篇。

仝小林 (院士)

仝小林

院士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仝小林,中医内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首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解决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历史性难题,建立了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形成了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早中期至并发症期的中医系统诊疗体系。2020年12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樊代明 (院士)

樊代明

院士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亚太消化学会主席、国际抗癌联盟常务理事、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中华消化学会主任委员、2013年世界消化病大会主席。先后承担国家973、863、重大新药创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8项,国家新药证书1项。获法国国家医学院塞维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求是实用工程奖、中国杰出大学校长奖等荣誉。担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数字化教材总主编。主编专著23本,在国外杂志发表SCI论文逾800篇。

吴以岭 (院士)

吴以岭

院士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吴以岭,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名誉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继承创新首次建立“络病证治”理论体系,系统构建“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开辟心血管疾病治疗新途径。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奖及多项省部级奖励。主编《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身体需要经营》等专著,其中《络病学》《脉络论》专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在40余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课,建立三大络病专业委员会及29个省络病专委会。创立“理论-临床-新药”一体化发展模式,对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与现代化做出贡献。

沈远东 (教授)

沈远东

教授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沈远东教授,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主席。

黄璐琦 (副局长 院士)

黄璐琦

副局长 院士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黄璐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监察委员会第一届特约监察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牵头编制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组织实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提出并发展了“分子生药学”和道地药材形成的理论;建立了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和中药材鉴别新方法,使分子鉴别方法首次收载于国家药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

张奇 (协调员)

张奇

协调员

https://app.glueup.com/resources/protected/organization/4049/event/58175/6aec8646-7118-4e4b-919e-9f06a2d7c19d.pdf

张奇医生,世界卫生组织传统、补充和整合医学处协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