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防治疾病的应用与展望
李 伦1,梁凤霞1
(1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湖北武汉430061)
摘要:刮痧疗法是中医临床特色的外治法之一,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笔者基于10年国内外刮痧机制及刮痧防治疾病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总结,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刮痧法防治疾病的机制:(1)对微循环的影响;(2)对血粘度的影响;(3)对神经系统的调节;(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等。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刮痧;临床疗效;免疫系统;生理学研究。
The 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scraping for preventiondiseases
LI Lun1, LIANG Fengxia1
(1 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Orthopedics, Hubei University of TCM, Wuhan 43006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crapping therapy is one of the external treatment of TCM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hrough the special tool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que, take certain medium, scrapping on body surface repeatedly, making the local skin appear military rubia, or dark red bleeder ,all these were called get "sha".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recently about pathogenesis and mechanism of scrapping on prevention and treating at home and abroad, making analyze and summarize, expound the mechanism of scrapping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effects on microcirculation; (2) the impact on the immune system; (3) regul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4) effect on blood viscosity, etc. And proposes the outlook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scrapping;clinical effects;immune system;physiological research.
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这个时期出现了刮痧的原始工具一砭石。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记载了砭石的具体应用,一是以砭石直接在皮肤上造成创伤,二是以砭石作为热熨。刮痧疗法较早正式出现是在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公元1337年撰成的《世医得效方》。此后的元明代将“痧”症的范围逐渐扩大,清代尤为明显,随着认识的不断发展,“痧”不仅作为病因,更是成为了独立的症候名称。
现代的刮痧疗法作为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的皮部理论和全息理论为基础,借助刮痧工具对体表皮肤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方法,使皮肤表面呈瘀点、瘀斑状态,对体表脉络进行良性刺激,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达到解表祛邪、开窍醒脑、清热解毒、行气止痛、运脾和胃、化浊祛湿、化瘀散结消瘿等功效。近年来刮痧疗法因其副作用小,便于操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刮痧对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和神经、肌肉、血管性疾病等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预防老年人慢性病并促进其恢复;对亚健康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通过刮痧能够提早干预、提早治疗、防止亚健康向疾病发展[1]。
对微循环的影响
医学界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脑卒中(中风)的重要先兆,而预防中风先兆对预防完全性中风的发生、降低中风的发病率,是具重要意义的[2]。刮痧疗法可以通过刮拭头部特定部位,特别是主要涉及颈内动脉血供区域,从而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症状。另一方面,刮痧可以通过对局部大面积的刮拭,扩张毛细血管,促进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蔡氏[3]通过刮拭50名中风先兆患者额顶部等部位内的颈内动脉血供区域以及经络穴位,治疗中风先兆。经过5个月的治疗与2年的观察,发现刮痧可以有效缓解阵发性头晕,阵发性麻木,阵发性麻木等临床症状,认为刮痧疗法可用作预防中风发展前兆,是一种防治中风的有效手段。
在中国的研究表明,刮痧可以显著提高局部的血液灌注量,增加皮肤温度,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观察刮痧前至刮痧后90min内刮痧区的及本经同侧经脉线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情况,发现刮痧能明显增加本经经脉线上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改善皮肤微循环,促进沿经组织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刮痧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以及畅通气血运行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刮痧增加治疗区域的局部微循环,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发挥减轻本地和远端肌痛的作用[4-5]。
对血粘度的影响
高血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慢性病,并且是导致心、脑、肾及其他血管系统病变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在我国其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其发病率约为250/10万,是冠心病发病率的5倍,而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并发症是冠心病[6-7]。有研究[8]使用刮痧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发现治疗前后病人的血压均有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认为刮痧改变血粘度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很多研究证实刮痧可以有效影响血粘度。有研究对血瘀质患者采用刮痧治疗后,发现患者的血粘度具有明显的下降。此外,动物研究中对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家兔沿督脉施刮痧术,对比其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现血清脂质含量降低,脂蛋白成分改变,全粘度及浆粘度降低,认为刮痧能够抑制对红细胞聚集性的增强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减弱,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使家兔主动脉和心肌各部位血管内脂质斑块的形成减少,并认为刮痧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也有明显的防治作用[9-10]。
调整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随着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1]薛氏[12]等用刮痧疗法治疗颈椎病,发现可明显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申氏[13]通过实验观察刮痧干预颈部功能障碍的效果,发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NDI) 评分和颈部关节活动度( ROM)在治疗后均有下降,认为刮痧刮治疗可显著改善颈部功能障碍和疼痛程度。有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刮痧治疗腰肌劳损例,发现循经出痧组总有效率可达89.74%,且患者刮痧3天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认为刮痧可能能够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局部瘀血可作为良性刺激,加强局部的代谢,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在研究治疗44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VAS评分在第一次治疗后就有显著降低,可以认为刮痧有很好的及时疗效。[14-15]在刮痧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16]中显示,刮痧可以缓解晨僵,提高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刮痧通过缓解肌肉疼痛,缓解关节压痛,解除关节肿胀,改善骨关节功能,调整骨关节结构。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RTI)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现代医学多认为该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免疫功能异常及营养物质缺乏。而中医则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属于“体虚感冒”、“自汗”等疾病范畴,均为体虚易感邪所致[17]。有研究[18] 用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O例,总有效率为95%。认为刮痧大椎穴和背部膀胱经能明显提高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治疗的机制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刮痧可以增强机体兔疫功能。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出痧的现象可以刺激增高白细胞、IL-1和IL-6, 因白介素中的比IL-1、IL-6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值的作用,从而促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影响到机体免疫力的调节,最后达到抗病防病的目的。人体试验中男性组、女性组白细胞值均有上升趋势,提示刮痧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保健作用的部分机理。实验研究发现刮痧后6小时白细胞、淋巴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经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明显降低。认为刮痧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此外,在皮肤内注射疫苗时,刮痧被认为可以促进免疫应答,可以作为一种安全、便宜、独立的物理辅助皮内接种疫苗[19-21]。
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慢性疲劳综合症(CFS),是一组以长期持续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咽喉痛、肌肉关节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一组症候群。慢性疲劳综合症被认为是全球流行,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影响,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2-24]。
临床研究[25]通过刮痧治疗38例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观察疲劳量表-14(FS-14)积分评定疲劳程度,三个疗程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4.7%。
一般认为刮痧可能通过调节副交感神经活动达到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干预。有研究[26]对男性志愿者在20分钟刮痧疗法前后立即用心电描记法记录,用时域与频域计算心率变异性(HRV)。结果显示,压力指数降低, 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NN)的标准差, 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N-N间期的平均值的标准差大于50毫秒, 两组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在刮痧治疗后均有增强,且正常组的变化要大于举重组。认为刮痧疗法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活动并能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
【讨论】
在Pubmed数据库(www.pubmed.gov),目前有超过100篇关于刮痧疗法的文章(2017年4月),其中大多数已经发表在过去的十年里。刮痧几千年来在中国广为流传。近年来,刮痧
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进展。许多关于刮痧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提供了证据证明刮痧在疾病中有预防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现代医学对于刮痧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免疫学、生理学角度。
1986 年,Bos和Kapsenberg提出了皮肤免疫系统( skin immune system,SIS) 的概念,并认为皮肤所有具有免疫功能的细胞构成SIS。最新研究中有关的体表神经网、神经内分泌轴、免疫系统已经建立。目前认为各种剌激作用于皮肤会激活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从而调节机体免疫[27-28]。
从神经生物学层面对刮痧疗法的研究 [29]提出,刮痧作为一种反射疗法,可能是在伤害感受器(nociceptor)和脊髓水平层面缓解慢性疼痛。刮拭皮肤的刺激可能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其兴奋和抑制过程,使之稳于平衡状态,从而加强对机体各部位的调节和控制。
目前已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伤科、眼科、皮肤、美容等十一大类 400 余种病症。[30] 。作为一种兼保健与治疗双重功效的自然疗法,在追求回归自然的国际医学大环境下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结论】
痧疗法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与养生保健。刮痧疗法有易学、易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的特点,临床优势病种主要是运动系统疾病( 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骨关节劳损性疾病,软组织损伤、腰肌劳损、腰扭伤等肌肉劳损疾病等) 和神经系统疾病。
现代医学证明,通过刮痧可刺激神经末梢或感受器而产生效应,促进微循环,通过神经的反射或神经体液的传递,以及脑干网状结构大脑皮质下丘脑的有效激活,可以在较高的水平上调节肌肉、内脏、心血管的机能活动。同时对机能进行一系列体液调节,增强机体的免疫和抗病能力,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总之,刮痧有着不容忽视的临床疗效,也可用于医疗保健、预防疾病,此外,刮痧防止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显然符合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理念。作为一种兼保健与治疗双重功效的自然疗法,在追求回归自然的国际医学大环境下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有国外临床试验对刮痧治疗骨骼肌肉疼痛进行研究,认为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表明刮痧在疼痛管理方面是有效的,仍需要进一步的RCT研究。可见刮痧增进健康的效应机制还可从很多方面进行研究,也需要高质量科学研究,且研究方法也尚待改善[31]。其次,需加强刮痧疗法操作规范与疗效标准研究。目前为止,刮痧的操作规范和疗效评定标准尚无统一认识,直接影响对疾病疗效的比较分析和客观评价,今后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莹莹,杨金生古今刮痧法的比较研究[J] 中医杂志,2010, 51:274-277.
[2] 窦志芳,郭蕾,张俊龙,等.中风先兆证治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4):460-461.
[3] 蔡黎,黄谷,周端,吕桦. 穴位刮痧疗法防治中风疗效观察[J]. 临床荟萃. 2013(04):445-446.
[4] Xu QY, Yang JS, Yang L, et al. Effects of weizhong (BL 40) area scraping on blood perfusion level of the skin microcirculation of qihaishu (BL 24) region at the ipsilateral back of the volunteer's body. Zhen Ci Yan Jiu. 2013 Feb;38(1):52-6.
[5] Nielsen A,Knoblauch NT,Dobos GJ,et al. The effect of Gua Sha treat-ment on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surface tissue: a pilot study in healthy subjects.Explore ( NY) ,2007 Sep- Oct; 3(5) : 456-466.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19(8):701-735
[7] Kearney P M, Whelton M, etal. Worldwid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J Hypetens,2004,22:11-19
[8] Liu HH, Wang YY 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34 cases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treated by guasha. [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4,24(04):54-58
[9] 邓麒廷,王丽新,马云.刮痧对血瘀质者血液流变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健康必读杂志,2013(7);371-372
[10]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刮痧专题组,康而福国际健康事业(北京)有限公司.刮痧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河南中医,1996,16(1):26-27
[11] 柯尊华, 王静怡.颈椎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 2014,35(01):62-64.
[12] 薛慧,戴新娟. 刮痧对颈型颈椎病疼痛和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24):26-29
[13] 申广平,段玉丞,谢峥嵘,白震民. 刮痧干预颈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3,29(06):3-5
[14] 王莹莹,杨莉,杨金生,等.刮痧治疗腰肌劳损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29(5):422-425.
[15] 肖丽梅,孟宪璞,韩明林等.分段刮痧与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8):751-754.
[16] 吴方真. 经络刮疗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1-31
[17] 李秀秀, 尚莉丽.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基本治法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2016,28(12):1799-1801.
[18] 陈亚杰,张强. 刮痧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 (16):87
[19] 吴智聪,刘诗雅,李良慧等.中医刮痧渗出物中免疫成分及含量的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02): 209-212.
[20] 崔向清,蒋燕,杨向竹,等. 刮痧疗法对胆红素,SOD、IL-1、IL-6白细胞、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初探[J].中医药学报,2013,41(1):33-36.
[21] Chen T, Liu N, Liu J, Zhang X, Huang Z, Zang Y, Chen J, Dong L, Zhang J, Ding Z. Gua Sha, a press-stroke treatment of the skin, boosts the immune response to intradermal vaccination. 2016 Sep 14;4:e2451. doi: 10.7717/peerj.2451. eCollection(2016).
[22] [22] Jones, J. F., Nisenbaum, R., Solomon, L., Reyes, M. & Reeves, W. C.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other fatiguing illnesses in adolescent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ofcial 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for Adolescent Medicine 35,34–40, doi: 10.1016/j.jadohealth.2003.09.007 (2004).
[23] Nijhof, S. L. et al. Adolescent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morbidity. Pediatrics 127, e1169–1175, doi: 10.1542/peds.2010-1147 (2011).
[24] Devanur, L. D. & Kerr, J. R.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 the ofcial publication of the Pan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Virology 37, 139–150, doi: 10.1016/j.jcv.2006.08.013 (2006).
[25] 李成田,吕杭州. 刮痧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8例[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1,14(04):427-428
[26] Wang X, Chatchawan U, Nakmareong S, Silsirivanit A, Wang Y, Xie D, Yang J, Eungpinichpong W. Effects of GUASHA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under Normal Condition and Weightlifters after Weightlifting Training Sessions.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5;2015:268471. doi: 10.1155/2015/268471. (2015).
[27] Dirk Roosterman, Tobias Goerge, Stefan W. Schneider, Nigel W. Bunnett, and Martin Steinhoff. Neuronal Control of Skin Function: The Skin as a NeuroimmunoendocrineOrgan[J]. PhysiolRev ,2006,86:1309-1379
[28] Bos JD,Kapsenberg ML. The skin immune system Its cellular constit-u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s[J].Immunology today,1986,7 ( 7-8) :235-240.
[29] Musial F,Michalsen A,Dobos G. Functiongal chronic pain syndromes and naturopathic treatments; neurobiological foundations. Forschkomplementmed, 2008 Apr;15(2):97-103.
[30] 贾曼,丰芬. 刮痧疗法及其应用[J]. 河南中医. 2011,31(12):1368-1370
[31] Lee MS1, Choi TY, Kim JI, Choi SM. Using Guasha to treat musculoskeletal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Chin Med. 2010 Jan 29;5:5. doi: 10.1186/1749-85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