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张乙小,贺文华,陈静雯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610075)
摘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多发且易反复,其症状顽固,病程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该病短期疗效较好,但易反复、副作用大且具体治疗机制不明,不宜长期使用。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经济等优势,特别在治疗慢性病上,通过整体调节机体功能来发挥作用,长期疗效好,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综合近年来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发现临床上多使用针刺以及结合中药、灸法、电针、穴位注射等方法,均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对临床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提供一定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老年;皮肤瘙痒症;针灸;传统医学
Research advances abou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cutaneous pruritus
Yixiao Zhang,Wenhua He,Jingwen Chen
(TCM of Chengdu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 610075)
Abstract: Senile cutaneous pruritus is a commom,usually multiple and recurrent disease,which affects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old people.The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is effective,but is easy to be recurrent and have side effect.It does not appropriate to use usually.Howeve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safe,effective,no side effect and cheap,which desearves to spread in treat senile cutaneous pruritus.
Keywords: Senility,Cutaneous pruritu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raditional medicine
瘙痒是一种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症状。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多为全身性瘙痒,常以躯干最痒,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干燥等因素所致。饮酒、咖啡、茶、情绪变化、辛辣饮食刺激、机械性搔抓等都能促使瘙痒的发作和加重[1],常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湿疹样变、苔藓样变等 [2]。近年来现代医学在瘙痒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发现传递瘙痒信号的特定神经纤维亚单位等多种内源性致痒物质,以及其选择性受体与瘙痒的发生关系密切[3]。临床上主要使用传统抗组胺药物,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其药物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副作用多且大、复发率高,仍不能解决临床的治疗需求。
传统医学认为瘙痒症属“风瘙痒”“痒风”“血风疮”范畴,《外科证治全书·痒风》载:“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所载:“风瘙痒者,乃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郁而不行,气滞则血瘀;或肝藏血不能,血虚肝旺,生风化燥。两者皆致肌肤失于濡养,外邪侵袭而作痒 [4]。在针灸治疗上,运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再加上针灸特色理论对该病的治疗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方法。
1 单纯针灸疗法
1.1 普通针刺法
针刺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的一定穴位,调整机体本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从皮肤病的治疗出发,选用疏风止痒、化浊通幽、开窍通络、固本培元的腧穴,如曲池、血海、风池、合谷等均是常用的穴位[5]。通过针刺穴位,调节脏腑气血功能,畅达气机,使气血调和,标本兼治。因此,针刺疗法作为一种既无毒副作用、又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瘙痒性皮肤病。
安华[6]将42例患者取双侧至阴穴及屋翳穴以徐而重之补法进行针刺治疗治疗结果:痊愈34例,占80.95%;显效6例,占14.29%;无效2例,占4.76%。《百症赋》曰:“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针灸聚英》载:“至阴,足太阳脉所出为井,金,膀胱虚补之”,“屋翳,主皮肤痛,不可近衣”。根据《标幽赋》有关“疼痛实泻,痒麻虚补”以及“血主濡之”等原则,按法刺之,起到补血通脉,使肌肤得到气血濡养,而痰痒自止之效。李月[7]针刺66例患者双侧血海穴,再针刺双侧三阴交穴,均用补法,另外,嘱患者多食清补之食物,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结果:经1~6疗程治疗,痊愈58例,占87.9%;显效5例,占7.6%;有效3例,占4.5%,总有效率100.0%。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具有清热凉血、滋阴养血、祛风止痒作用;三阴交,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作用,故血海配三阴交可达滋阴清热、祛风止痒之目的。
刘颖等[8]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啶片以及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主穴取曲池、血海:配穴取风池、神门、合谷、足三里、肺俞、三阴交、委虫。用平补平泻法,10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5%、62.50%。
1.2 单纯耳穴疗法
中医经络学认为,耳部经络不但与全身经络相通,而且互相之间还有表里关系和起止交接的广泛联系。《灵枢·经脉》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元代医著《卫生宝鉴》有“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之说,这充分说明耳并不是人体单纯的听觉器官,它与人身各部位、各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体某部位发生病变时,耳部的相应部位可出现一定的反应,在患者耳部有较明显压痛点。
闫俊国等[9]用酸枣仁片代替王不留行籽在患者双耳取神门、内分泌穴贴压,注意寻找敏感压痛点。结果:治愈36例(占54.5%),有效23例(占34.8%),无效7例(占10.6%),有效率为89.4%。酸枣仁,味甘微酸,归心肝经,有养心益肝、安神镇静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酸枣仁水溶成分具有滋养强壮、镇静催眠、祛邪止痒的作用[10]。用酸枣仁粘贴按压,是利用酸枣仁的药理作用,通过耳穴刺激,由末梢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相应部位,从而抑制体内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达到止痒的目的。
1.3 单纯灸法
《医学入门》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素问调经论》曰:“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艾灸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温补阳气,使血脉得以通利,肌表得以温煦濡养,达到温通经络、祛湿逐寒、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的功效。
秦亮[11]将80例患者先后温和灸两侧血海穴,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再行下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结果:痊愈60例,占75.0%;好转19例,占23.8%;无效1例,占1.2%;有效率为98.8%。
2 综合疗法
2.1 针灸结合疗法
赵宏宇[12]等将26例患者选取经外奇穴八邪、百虫窠,用捻转补法,采用针、灸并举之法,均用补法。结果:有效率达100%。3例有效的病例再次复发时复经此法治疗2~3个疗程亦获治愈。《医经小学》:“八邪八穴,手十指岐缝中是穴……”,有祛风通络、清热解毒功效,文章作者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了八邪同取比单取疗效好,祛风通络之功更加显著,见效更快且不易复发。再加上温针灸百虫窠穴,该穴出自于《针灸大成》,该穴虽非脾经之穴却为脾经所生之血汇聚之处,与具化血为气、引血归经之功的血海紧紧相系,且独具祛风活血、驱虫止痒之功,针刺百虫窠是治疗皮肤瘙痒症经验奇穴[13],素有治痒必取百虫窠之说。
侯志涛等[3]在施治老年性面痒时,针刺首选迎香、百会、下关、合谷(对侧)。予以平补平泻手法,同时随症配穴。艾灸灸迎香穴治疗,疗效明显。对中西医长期治疗无效的病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2.2 针刺结合西药疗法
潘来峰等[14]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加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对照组单纯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组针灸主穴:曲池、合谷、风市、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头皮痒甚加风池,面部痒甚加迎香,外阴痒甚加中极。治疗手法:曲池、合谷、足三里、风市采用平补平泻法;三阴交、血海采用补法,1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9例(占48.8%),显效30例(占37.5%),总有效率86.3%;对照组痊愈23例(占28.8%),显效33例(占41.3%),总有效率7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电针灸结合中药法
杨国晶等[15]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自拟中药滋阴养血饮的基础上,加上电针治疗和神阙艾条灸。电针取穴:第一组穴:大椎、陶道、至阳、命门、血海、足三里;第二组穴:肺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梁门、三阴交,两组穴交替应用。对照组采用盐酸赛庚啶片、葡萄糖酸钙片、复合维生素B片口服。两组均1周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全部有效,其中1个疗程治愈者24例,2个疗程治愈者10例,3个疗程显效者4例,有效者2例;对照组40例中总有效率67.5%,其中1个疗程治愈者2例,2个疗程治愈者6例,3个疗程显效者9例,有效10例。治疗组中23例随访2年,仅3例复发,其余疗效巩固。复发病例继续用前述方法治疗仍有效。
针刺穴位可调节神经功能,提高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并有抗组织胺作用,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有促进作用,改善老年患者体质,有较强的消除自由基的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灸法可调整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艾灸时的红外线辅射,即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及免疫功能提供所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16]。
2.4 耳穴相关疗法
刘颖[8]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耳穴贴压配合四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抗组胺药物治疗。治疗组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于一侧耳穴肺、交感、肾上腺、神门、枕、膈,注意寻找敏感压痛点。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63.3%。文章认为皮肤瘙痒症状与植物神经功能有关,可取“交感”穴;“肾上腺”穴可抗过敏、抗炎;“肺主皮毛”,皮肤瘙痒可取“肺”;“神门”、“枕”、“膈”可镇静止痒。
刘景卫等[17]随机将病人分为3组,其中耳针联合加皿治林组30例,耳针组12例,皿治林组20例。耳针组在耳尖及相应部位(耳穴对应的瘙痒区域),点刺放血,如为全身性瘙痒则点刺肺穴放血,再在皮质下、肝、脾、内分泌、肾上腺、膈、神门、风溪诸穴,3天治疗1次,双耳交替进行。皿治林组予皿治林片口服。耳针联合皿治林组。结果:耳针联合皿治林组治愈率为83.3%,耳针组为75%,皿治林为30%。耳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大多1次治疗后瘙痒就可减轻,但容易复发,需连续治疗方可巩固疗效。皿治林组有3例病人口服皿治林治疗后出现困倦感。
2.5 穴位注射相关疗法
穴位注射的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多注射维生素B12、B1等药物,起营养神经、增强免疫力之功效,加之长时间刺激穴位,达到穴位本身之功效。
卫静等[18]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4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穴位注射治疗:采用VitB12mL和VitB121mL共3mL穴位注射,取穴:血海、足三里、曲池、合谷、风市,每次选取以上穴位之一双侧各注入1.5m,穴位轮换注射加上中药当归饮子加减内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中药汤剂当归饮子口服治疗,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为53.13%。赵永春等[19]将26例患者在针灸的基础上加以穴位注射治疗。针刺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头皮痰痒加风池,,面部痉痒加迎香,外阴痰痒加中极、蠡沟。曲池、合谷、足三里手法采用平补平泻,三阴交、血海用补法。穴位注射用药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用转移因子在瘙痒部位的相应穴位上。结果:痊愈23例,占88.5%;有效3例,占11.5%。有效率达100%。
2.6 刺络拔罐结合针刺中药法
孟向文等[20]提出“重在养血活血,辅以祛风止痒,慎用苦寒凉药”的治疗原则,并在此原则指导下,采取刺络拔罐,并结合针刺和中药并用的治疗方法。刺络拔罐取穴:大椎、至阳、委中;针刺取穴:肺俞、脾俞、胃俞、血海、三阴交、曲池;用药特点:重用养血药,佐以清虚热药,三种方法结合治疗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疗效。
3 讨论
传统医学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上,多依据老年人气血亏虚、血虚风燥的特点,选取补益气血、祛风止痒的中药或腧穴进行治疗,在经络上多选肝、脾、胃经,腧穴上常用曲池、血海、足
三里、三阴交等,补泻上多用补法和平补平泻法。临床上在调和全身阴阳气血的基础之上,往往伴随着随症取穴,如面痒甚加迎香,头皮痒甚加风池等等,而在耳穴相关疗法里,多注重寻找局部压痛点,这与穴位敏化的观念一致,临床上值得注意观察和运用。
此外,在临床治疗上,治疗者多注重控制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避免其诱发因素,说明了该病日常护理的重要性。因该病缠绵难愈的特点,多数研究者注重治疗的长期效应,多有或短或长的随访观察,针灸在此治疗上无副作用,且长期疗效好,少复发,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但该病的临床研究较少,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明其治疗的有效性,探索出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1.
[2]欧阳恒.新编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94.
[3]侯志涛,孙忠人,尹红娜,等.针灸并用治疗老年性面痒举隅与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5):52-53.
[4]朱震,张世勤,高治国.老年皮肤瘙痒症中医外治法的现代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3):1-3.
[5]王正才,刘佳.针刺配合西药治疗老年性瘙痒症65例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杂志.1999;8(7):1128
[6]安华.针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42例临床观察[J].中级医刊,1994,(03):58.
[7]李月.血海穴为主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J].中国针灸,2002,(12):34.
[8]刘颖,翟春雷,张弘.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4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07):1507-1508.
[9]闫俊国,杨正峰.耳穴粘贴疗法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66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06):490.
[10]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8~779.
[11]秦亮.温和灸血海穴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J].中国针灸,2011,31(09):849.
[12]赵宏宇,宋龙增.针刺八邪配合温针灸百虫窠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2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07):36-37.
[13]王松荣.针药并用治疗皮肤瘙痒症13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88,29(8):48)
[14]潘来峰,焦丹红.枸地氯雷他定片配合针灸疗法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8):91-92.
[15]杨国晶,李亚珍,张俊格.滋阴养血饮并电针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05):553-554.
[16]刘景卫,李双庆.针刺耳穴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04):252-253.
[17]杨华元.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6(10):17.
[18]卫静,肖建桥.穴位注射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02):71-72.
[19]赵久春,王晓红,刘颖.针灸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J].吉林中医药,1999,(06):44.
[20]孟向文,黎金华.关于刺络拔罐为主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证治疗探讨[J].四川中医,2011,29(0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