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王允娜1 张亮1 *邱连利2
(1.甘肃省中医学校;2.通讯作者 甘肃省中医院)
摘要:【 目的】研究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 患者随机分为平补平泻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 35 例,平补平泻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 ,温通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观察 2 组治疗 1 个疗程 (4 周) 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 6 (IL- 6)、白细胞介素- 8 (IL-8) 含量变化情况,并评价其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1) 在临床疗效方面,温通针法组的总有效率为88.5%,平补平泻组为68.6%,温通针法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平补平泻组 (P<O. 05 );(2) 在相关炎性因子方面,治疗后 2 组血清IL-6 、IL- 8 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5 或 P <0. 01),且温通针法组的降低作用均优于平补平泻组(P<0. 05)。(3) 在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温通针法、脾肾阳虚、炎性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ulcer ati ve col it is, UC)为常见的一类直肠、结肠炎性病变,常常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对于该病,目前仍无特异性疗法,临床上主要采取磺胺类、氨基酸水杨酸类以及免疫抑制剂单用或者联合治疗,但疗效仍然不够显著[1]。祖国医学将本病[2]归于“痢疾”等范畴,常因迁延日久,寒热虚实错综复杂,虽病位在大肠,但临床多见以脾肾阳虚为本,血瘀或湿热为标。笔者在临床中使用导师郑魁山教授的“温通针法“治疗该病,收到了极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甘肃省中医学校门诊部、甘肃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 7O 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平补平泻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35 例。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 断符合 20 10 年 中华 中医药学会脾 胃病分会制订的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中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20 10 年世界 胃肠病学组织关于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的实践指南》[ 4]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②符合中医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者;
③性别不限,年龄在20~70岁之间;
④愿意配合治疗操作、检查、及疗效评定,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① 患有急性肠穿孔 、巨结肠 、肠扩张、出血、癌变等急性严重并发症者;
② 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等系统严重疾病者;
③年龄小于20岁,大于70岁者 ;
④不能按要求接受治疗者或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平补平泻组: 给予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位针刺治疗,穴位 常 规 消 毒 , 进 针 得 气 后 行 平 补 平 泻 法 , 留 针30分钟, 每 15分钟行针 1 次 , 然后慢慢将针拔 去 , 按压 针孔 。每天 1 次,4周为 1 个疗程。
1.5.2 温通针法组:选用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穴 位消毒后,进针得气即行温通针法,左手加重力量,右手拇指向前连续捻按 9 次,针下沉紧后,针尖拉着感应的部位连续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此时医者押手可明显感觉到经气冲动。每穴操作 60 秒, 留针 30 分钟,每15分钟行针1次,然后慢慢将针拔去,按压针孔[5]。每天 1 次,4周为1个疗程。
1.5.3针灸器械
针灸针(选用华佗牌32号1.5寸毫针)
1.6 观察指标 :
①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 ;
②检测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一 6 (IL- 6)及 白细胞介素一 8 (IL- 8) 含量变化;
③评价治疗的安全性。
1.7 疗效标准 参考中国中西 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 《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 草案) 》 确定。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恢复正常:
显效 :症状基本消失 ,肠黏膜轻度炎症及部分假息肉形成 ;
有效 :症状好转 ,肠黏膜病变有所好转 :
无效 :症状及结肠镜检查均无改善。
1.8统计方法 应用 SPSS 18. 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的统计分析 ,2 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 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检验,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组情况
70例患者随机分为平补平泻组和温通针法组。平补平泻组35人,男15例,女20例;年龄最大69岁 , 最小 21岁,平均年龄为 42.18 岁;病程最短 1 年 ,最长 18 年 ,平均 (14.1±1.3) 年;温通针法组35人,男19例,女26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为 41.92岁;病程最短 1.1 年 ,最长 16 年 ,平均 (13.8±2.1) 年。所有接受调查的患者对于本次调查均自愿参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表 l 结果显示 :温通针法 组 总 有 效 率 为88.5% ,平补平泻针法组 为68.6%,温通针法组疗 效明显优于平补平泻针法组。2 组比较(秩和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比较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 L一 6、I L一 8 含量比较
注 : 与本组治疗前 比较 ,☆P < 0. 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P < 0. 05。
表 2 结果 显 示 :治 疗前 ,2 组 患 者血 清IL—6 、IL 一 8 含量 比较 .差 异均 无统 计 学意 义(P>0. 05) 治疗后 ,2 组患者血清 IL—6 、IL一 8 含量均显著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或 P <0. 01),且温通针法组 的降低作 用均显著优于平补平泻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O. 0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比较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比较
注 : 与本组治疗前 比较 ,☆P < 0. 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P < 0. 05。
表 3结果 显 示 :治 疗前2 组 患 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 比较 .差 异均 无统 计 学意 义(P>0. 05) 治疗后 ,2 组患者血清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或 P <0. 01),且温通针法组 的降低作 用均显著优于平补平泻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O. 05)。
2.5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6]作为一种病变部位主要限于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便血等。病理学以相关炎性因子升高为主要表现,细 胞 因子是[7]由活 化 的免疫 细胞 和某些基 质细 胞所 分泌和介 导,并用来进行调 节 免疫 炎 性 反 应小分子 多肽。在炎性 反应 中最早产生白介 素 因子具有诱导许多细胞产生其他淋巴因子 、 诱导急性期反应、 炎性反应等多种功能。白介 素 因子 IL-6、 IL- 8 具有调节免疫应答、 急性期反应及造血作用,并参与集体炎性反应和抗感染病防御作用[8]。同时体内炎性因子的异常增高又会促使肠黏膜炎症变化,从而使病情加重,
TNF-α是一个多效的炎症性细胞因子, TNF-α可以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等细胞分泌, 在炎症反应中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促进中性粒细胞聚集并使之活化、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和引起凝血酶原效应等。Akazawa 等[9]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发现UC患者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巨噬细胞侵润,定量RT-PCR结果表明, 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TNF-αmRNA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黏膜镜检炎症成呈正关。Komatsu等[10]采用高度敏感的免疫PCR方法测定了UC患者血清中TNF-α的浓度,活动期UC组TNF-α血清浓度是非活动期UC组的1.7倍,是正常对照组的380倍,活动期、非活动期和正常对照组间TNF-α血清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另外有报道,UC患者粪便中TNF-α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以上研究显示,在U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TNF-α起了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检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因此本研究以以 IL-6及 IL- 8 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成为衡量 2 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温通针法是导师郑魁山教授历经数十年临床经验所独创的特色手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杂证。手法兼顾补泻,具有温通经络、化痰行浊、祛散风寒、行气活血、扶正扶正祛邪等作用。
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是郑魁山教授家传经验配穴方——补中益气方[11]的选穴,手法使用温通手法,通过针刺手法使腹部、会阴部及下肢部有温热感,从而达到暖脾温中,益气涩肠的功效。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在本穴交会。本穴隶属脾经,又交会肝经和肾经,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因此具有健脾益血,调补肝肾的作用。三阴交与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配伍,从而能达到温补脾肾、调整阴阳、 补益气血、固肠止痢的目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温通针法通过修复肠黏膜,促进溃疡愈合,从而能有效地改善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温通针法能有效降低(IL-6、IL-8)炎性反应表达有着密切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出现,因此采用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万从容 杜安民.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6): 78-79.
[2] 张秀静等. 温补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3,25(8): 18-20.
[ 3]中华中医药学会脾 胃病分 会.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 ,25 (6):891.
[ 4] Bernst ei n C N , Fri ed M , Krabshui s J H ,等. 2010 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关 于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的实践指南.胃肠病学 ,2010,15 ( 9):548
[5] 赵耀东等. 温通针法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 FN 、 LN 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5,28(9): 70-72.
[6] 陈锋等.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的最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24(12) : 1840-1845
[7]贺君等. 针刺联合脐环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32(4) : 689-693
[8]陈凯军等. 针药结合治疗活动期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 2015,35(5) : 435-438
[9]Akazawa A,Sakaida I,Higaki S,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messenger RNA 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disease in the inactive phase .J Gastroenterol ,2002,37(5):345
[10] Komatsu M, Kobayashi D ,Saito K ,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s measured by a highly sensitive immuno-PCR .Clin Chem ,2001,47(7):1297
[11]方晓丽.郑魁山针灸临床经验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