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穴位针刺治疗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评估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146次 更新:2018-07-18
  

钱拉拉 张红

(温州市中心医院,温州,325000)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针刺对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假穴浅刺的方法进行安慰性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最大饱足感阈值和三维超声胃排空率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最大饱足感阈值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最大饱足感阈值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胃排空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穴位针刺和假穴浅刺都能改善FD患者近端胃容受功能和胃排空功能,穴位针刺对FD患者近端胃容受功能和胃排空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假穴浅刺。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针刺;胃动力;近端胃容受;胃排空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 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1]。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高,虽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统计我国人口FD发病率为18%~45%,占消化门诊的20%~40%,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步上升趋势[2]。现有的药物对其治疗疗效不尽人意,而一些新研发的药物疗效令人期待,其副作用较大的问题仍没有克服[3]。我们运用穴位针刺的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4年10月~2016年9月间门诊病人,其中男24例,女36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1.2 入选标准  年龄18~60岁,符合罗马Ⅲ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者纳入研究:下述症状至少出现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标准。(1)必须包括以下1条或多条: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烧灼感;(2)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1.3 排除标准  (1)伴有中度以上或恶性高血压的FD患者。(2)伴有心律紊乱或心绞痛的FD患者。(3)已经确诊的有精神疾患,且伴有FD的患者。(4)正在服用治疗FD中西医药物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针刺法(用毫针直刺1.5 寸,大幅度提插,捻转角度在180-360度范围内,捻转频率在120-160次/min之间)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关、期门、阳陵泉)进行毫针刺穴,每次留针30min,每天1次,1疗程10次。

2.2 假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假穴浅刺(针刺部位在偏离经穴附近,刺入皮下仅1-2 mm,不施手法,不求得气)的方法进行安慰性治疗,每次留针30min,每天1次,1疗程10次。

3 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所有入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分别作PAGI-SYM量表的症状积分值评估、标准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及三维超声胃重建成像检查。

(1)症状积分:采用PAGI-SYM( the patient assess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severity index) 症状量表。

(2)标准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标准液体营养餐(雀巢全脂奶粉100g、高乐高50g温水稀释致1100ml。营养物质组成:碳水化合物48%、脂肪39%、蛋白质13%。能量密度:0.75Kcal/ml,饮用速度50 mL/min, 温度37 ℃)。患者禁食10小时后空腹连续缓慢饮用,饮用至患者自觉胃最大饱感时,记录为最大饱足感阈值。

(3)三维超声胃重建成像:患者禁食10小时后空腹连续缓慢饮用标准液体营养餐,达最大饱足感后使用4C探头采集胃三维容积数据,数据采集前,常规对全胃进行预扫。采集时, 探头固定于预期数据库的中心位置,受试者屏住呼吸至数据采集结束。采用Voluson E8三维超声仪器,使用GE4DView软件对容积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三平面法获得胃的冠状面图像并确定胃角位置, 以胃角冠状面为近端胃和远端胃的分界线, 然后以VOCAL法计算近端胃和远端胃的容积,评估近端胃适应性功能。2小时后再次采集胃三维容积数据并计算胃的2h排空率。

3.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

3.3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χ±S)

QQ截图20180718161625.png

注:与本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P<0.01;与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 P<0.01。

3.3.2 两组治疗前后最大饱足感阈值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最大饱足感阈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大饱足感阈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最大饱足感阈值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QQ截图20180718161732.png

                                                             与治疗组治疗前后最大饱足感阈值差值比较,△P<0.01。

3.3.3 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2小时胃排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2小时胃排空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2小时胃排空率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3两组治疗前后2小时胃排空率比较(%,χ±S)

QQ截图20180718161831.png

4 讨论

       FD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积滞”的范畴。中医学认为 FD 病变虽在于胃,但涉及到肝、脾两内脏。FD的发病机制与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失疏泄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对胃动力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可能与饮食因素、精神神经及社会心理因素、胃肠激素等相关。主要采取根除 Hp、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动力等治疗手段,然而现有的药物治疗疗效不尽人意,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穴位针刺在治疗FD具有疗效好、安全、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试验研究发现穴位针刺和假穴浅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FD患者的症状评分、最大饱足感阈值和2小时胃排空率,但穴位针刺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假穴浅刺组。根据本病发病机制与精神神经及社会心理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推测假穴浅刺组起效的原因可能与心理安慰作用有关。本研究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关、期门、阳陵泉,意在疏肝和胃降气。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下合穴,具有燥湿健脾、生发胃气的作用;中脘是胃经的募穴,也就是胃经的气血输注于胸腹部的穴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作用;天枢属于足阳明胃经,是大肠经的募穴,也就是大肠经气血输注于胸腹部的穴位,具有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的作用,古人认为胃和肠密切联系,合称胃家,天枢穴调整肠动力的同时也可以间接改善胃动力;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宽胸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脘心胸的疾病;期门是肝经的募穴,也就是肝经气血输注于胸腹部的穴位,具有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作用;阳陵泉属足少阳胆经,是胆经的合穴、下合穴,配合期门加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作用,与中脘相配,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针刺中脘、足三里、内关、天枢等不同穴位,能明显改善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可促进胃排空、有效增加胃肌电活动,并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4-8]。现代研究发现针刺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系统调控有关。黄裕新等[9]的研究发现,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在中枢延髓的孤束核( NTS) 及迷走神经背运动核( DMV) 中神经元细胞放电频率的变化以及胃电的变化情况均较明显。最近的一项研究[10]也发现,针刺“内关”对不同胃运动状态的模型大鼠孤束核( NTS) 神经元活动均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对胃功能的调节作用以促进胃运动为主。牟向东[11]等发现电针刺足三里穴可使健康大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LESP) 升高,抗胃食管反流的能力增强,同时观察到血浆中血胃泌素( GAS),,胃动素( MTL)水平明显升高,该效应明显优于对照组。Tada 等[12]的实验发现,针灸大鼠右下腹引起的胃松弛是通过躯体交感神经反射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发现针灸能引起腹侧核 c-Fos 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增强。证明针刺调整胃肠动力的过程中有机体免疫系统的参与。

       PAGI-SYM症状量表[13]是专门针对上消化道疾病而制定的症状量表,可简便评价消化不良症状严重程度,并有助于评价胃肠促动力治疗的疗效,其可靠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大样本的证实。

       本试验采用的标准液体营养餐负荷试验和三维超声胃排空功能检查等符合人体胃生理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对穴位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胃排空功能水平进行评估,较以往的症状评分更加全面、客观和准确,适宜在临床和科研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Drogssman.D.A.总主编,柯美云,方秀才译.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中文翻译版)(原书第三版).北京:科学卫生出版社.2008.

[2] Ohara S,Kawano T,Kusano M, et al. Survey on the prevalenceof GERD and FD based on 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the Rome Ⅲcriteria among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epigastric symptoms in Japan.J Gastroenterol,2011,46(5): 603-611.

[3] B.E.Lacy,N.J.Talley,G.R.Locke III.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and manage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2,Vol.36(1):3–15.

[4] 陈建永, 潘锋.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0):880-882.

[5] 杨敏,张红星,邹燃.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胃动力的影响.中国康复.2009,Vo1.24(2):100-102.

[6] 杨家耀,陶冬青,彭随风.电针穴位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Vol.20(3):268-271.

[7] 彭随风,杨家耀,时昭红.电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力、自主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Vol.16(36):4105—4109.

[8] Xu S, HOU X, Zha H, 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accelerates solid gastric emptying and improves dyspeptic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Dig Dis Sci.2006;51:2154-2159.

[9] 黄裕新,王景杰,王晓斌,等.胃经穴位电针调节胃运动的神经作用机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4.13( 4):358 -62.

[10] 王述菊,孙国杰,吴绪平,等.孤束核在针刺“内关”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 1) : 47 -50.

[11] 牟向东,谢鹏雁,刘建湘,等.电针刺大鼠足三里穴对LESP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9):1069-73.

[12] Tada H,Fujita M,Harris M,et al.Neural mechanism of acupnucture-induced gastric relaxations in rats[J].Dig Dis Sci,2003,48(1):59-68.

[13] Rentz AM,Kahrilas P,Stanghellini V,et al.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e valuation of the patient assess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severity index(PAGI-SYM) in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J].Quality of Research,Qual Life Res,2004,13(10):1737-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