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智能诊断治疗仪(服)的研制思路
冉 茜1,3,姜兴鹏2,3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重庆万州404120;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3. 重庆市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为顺应智能医疗的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笔者团队致力于研制督脉智能诊断治疗仪(服)。本研究分三步进行,从只具有检测功能的督脉诊断仪,到可穿戴督脉诊疗服,最后实现成熟产品督脉智能诊断治疗仪(服)的开发。第三代成熟产品,可通过分析不同节段督脉电流值变化规律,提示“已病”或“未病”;通过脉冲电流、石墨烯电热温灸进行治疗及亚健康干预;通过大数据储存、分析实现使用者健康状况的长期追踪。该仪器将经络理论、经络电学特性、针灸医生临床诊疗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集疾病病位初步诊断、治疗、保健、数据上传于一体,使传统针灸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出新生。
关键词:经络电阻;督脉;研制思路
在当代,科技进步成为了医学发展的重要推手,科技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变了医疗手段及模式,智能医疗及设备的研究成为了热点。2017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提出研发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和家庭智能健康检测监测设备,推动健康管理实现从点状监测向连续监测、从短流程管理向长流程管理转变。2015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32号)提出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丰富和发展服务技术。
为顺应智能医疗的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近年来,笔者团队致力于思考如何将经络穴位理论、针灸医生临床诊疗程序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研制集疾病病位初步诊断、治疗、保健、数据上传于一体的智能医用及可穿戴家用设备,使针灸在人工智能时代焕发新生。
1研制思路
1.1从督脉按诊中得到的启发
笔者团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时,在其背部督脉(含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下同)可出现明显压痛点。笔者团队利用按诊方法诊察脏腑疾病、脊柱疾病、疼痛性疾病,总结出以下规律。医者以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按压患者(体型偏胖者,医者手握空拳以尺侧叩击)脊柱及两侧,注意以相同力度从上到下依次按压(叩击),若出现明显疼痛或酸胀感即为阳性反应。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常在不同节段督脉出现阳性反应。比如哮喘等肺系疾病患者,常在T1-T4节段出现阳性反应,胃痛等脾胃疾病患者,常在T10-T12节段出现阳性反应。将阳性反应点与临床症状结合起来,可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
1.2督脉在诊断疾病中的运用
从现代医学来看,督脉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解剖位置特殊,其体表投影为脊柱,深部与脊髓关系密切。解剖学认为[1],主司内脏感觉及运动神经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通过脊神经后支分布于背、腰、骶部的深肌层和皮肤,呈节段性分布,形成躯体——内脏反射通路。当内在脏腑功能失调时,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此反射通路被人体感知。从祖国医学来看,早在《内经》时期,就有:“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形象反映了古人通过按诊脊柱确定病位的方法。通过查询文献,我们也发现,针灸临床上,很多医者都常以按压背部督脉出现的压痛点用于疾病辅助诊断[2-3]。
1.3督脉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在督脉部位施以针灸,可疏通经络、扶阳固本、温养脏腑。目前已有督脉治疗及保健的多种方式,如督脉铺灸、药泥灸、火龙灸、捏脊疗法等,笔者团队依此研制出温灸督脉养生保健服,获得多项专利,在临床推广运用中取得了确切疗效[4] 。此外,督脉还具有分段主治的特点[5-6],以上中下三焦为分段依据,督脉上段(T1-T7)主治上焦疾病,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颈、脑病变;中段(T8-T12)主治中焦疾病,包括脾胃、肝胆疾患;下段(L1-L5)主治下焦疾病,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1.4经络电学特性在中医诊断中的运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中古义雄就提出皮肤具有“良导点”、“良导络”现象及其与穴位、脏腑的关系[7]。大量实验研究证实 [8-13],经络具有低电阻、高导电量的电学特性,并且这种电学特性随机体病理变化而发生相应改变。如,病理状态下,机体相关经络、穴位的电阻值增高,左右两侧同名穴位电阻值失衡等。由于经络具有“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的通内达外作用,当经络所联系脏腑发生病变时,必然会反应到相关经络上来。故以经络电学特性为指标,探讨机体病理变化规律是一种可行的、客观的、无创伤的检测方法。
综上,只要根据研究目的选用合适的经络、穴位及电阻测定方法,严格控制研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是能将经络、穴位的电阻变化与机体病理状态联系起来的,并据此施以适当干预,应用于养生保健及疾病康复领域,是能造福于民的。
2 研制方法
基于上述,笔者团队组建了以我校附属医院姜兴鹏主任中医师为带头人的团队,研制集诊断、治疗、保健为一体的智能设备——督脉智能诊断治疗仪(服)。
本研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研制第一代督脉诊断仪(已完成,见图1、2)。发明专利“督脉诊断治疗系统”(CN201610443151.3),实用新型专利“基于督脉诊断的诊疗头”(2016206053524)、“基于督脉诊断的诊疗系统”(2016206049196)。该诊断仪以自粘式电极作为检测电极,可用于检测不同节段督脉(上、中、下三焦)的电流值。根据经络穴位的低电阻、高导电量的电学特性,把对患者检测的三段电流值进行对比,若某段电流值明显增高则提示该部位对应的内脏器官可能发生病变。
目前,笔者团队正以督脉诊断仪为检测手段,开展相关临床研究。选取上中下三焦的1-2个代表疾病,根据每个病种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治疗方法、观察指标、疗效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采用督脉诊断仪进行电流值测定,进行自身前后对比研究,以此探寻电流测定值变化的内在规律,初步确定部分病证上中下三焦的测定参数值(数据模型)。
在前期临床研究中发现,在无任何症状的人群中,也会出现督脉某些节段数据异常的现象,而且,仅通过数据分析不能得出数据变化的规律。在询问被检测人群病史后发现,异常数据常与检测人群曾患疾病联系紧密,提示其可能与对应病位的亚健康有关。所以,督脉诊断仪不仅能初步诊断“已病”,还能诊断“未病”,这就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了。
图1 第一代督脉诊断仪 图2 督脉诊断仪的运用
第二步,研制可穿戴督脉诊疗服(研究进行中)。与第一代督脉诊断仪相比,第二代产品将制成可穿戴成衣样式,不仅具有诊断功能,还具有治疗功能。诊疗服包括沿人体背部督脉布置的检测电极头、治疗带。其中,检测头含导电硅胶带,有多个电流检测器,对应于人体的相应穴位区域,开启诊断功能即可自动检测不同节段督脉的电流值。通过专业软件,分析电流值与疾病的关系,提示可能存在的疾病。治疗带可发出低频脉冲电针和石墨烯膜电热温灸,根据诊断的结果对督脉分节段进行针灸治疗。
第三步,研制督脉智能诊断治疗仪(服),实现智能医疗(研究进行中)(见图3)。成熟的第三代产品,将实现如下效果:使用者通过诊疗服,居家进行电流值检测,诊疗服根据电流数值可做出病位初步诊断,并在显示屏的人体模拟图上显示出来,使用者通过单机版或者手机APP操控诊疗服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诊疗服将检测的电流数据通过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上传到大数据平台的健康管理中心,数据明显异常时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将及时联系用户了解情况,做出进一步到附近相关医院的特色专科做精准检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