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失眠30例的临床疗效研究
赵立杰1 王惠兰2 范文杰2 孙美凤2 王甜甜2 曹洋1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吉林长春,130000;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的: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30例失眠患者进行揿针治疗,单侧取神门、交感、心、肝、肾等耳穴;双侧内关[1],双侧三阴交穴位,每次4天,连续7次。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8例,显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揿针治疗对于失眠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揿针治疗;失眠;疗效研究
以经常不易入睡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轻者入睡困难,睡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睡。“不寐”一词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患者对睡眠的质和(或)量不满,且持续较长时间【2】。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科技领域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失眠患者随之增多。WHO 的一项研究表示,全球约有27% 的人正陷入睡眠障碍困境中[3]。国外大部分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大约每年有 33% 的人出现过睡眠障碍,有17%的人为严重失眠[4],国内研究资料显示,在我国严重失眠症的发病率为9. 38%[5]。所以寻求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则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中医理论在临床上采用无副作用的清铃揿针治疗失眠病人30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与疗区病人,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在岁40.3岁;病程最短30天,最长15年,平均3.8年。
2 方 法
2. 1 治疗方法 耳穴选取: 神门、交感、心、肝、肾等穴位, 揿针埋入穴位, 4天更换1次, 两耳交替, 每日4次逐穴揉压7m in, 以耳廓发红为度。28天为1疗程。
2. 2 操作:先用75%的酒精棉球对穴位进行消毒,再取一个揿针,拆下密封纸,将塑料容器向后曲折,用拇指和食指夹紧其中一半剥离纸和胶布,将它们一并从另一半剥离纸分开,并从塑料容器中取出,将针直接应用在以消毒的穴位上,按压粘附扎好,除去剥离纸,将胶布粘附压好以确保粘附稳妥,每个穴位均按此操作。
2.3标准制定 【6】
痊愈:入睡时间小于30min ,睡眠时间6h于,整夜觉醒次数不超过一次。
显效:较治疗前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增长,整夜觉醒次数减少。
无效:较治疗前未见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整夜觉醒次数均未改善。
3 疗效观察
痊愈8例,26.67%;显效19例,63.33%;无效3例,10.00%;总有效率为90.00%。
4典型病例
患者,女,50岁,职员,于2016年6月24日就诊。病史:患者,女,45 岁,2017年6月18日初诊。失眠2 年多,因工作压力大失眠症状加重,遂来就诊。曾间断服用镇静安眠药,开始有效,后来剂量增增加效果不明显 ,最近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耳穴单取神门、心、胰、胆、脾、皮质下、额等穴位,两耳交替 4天1换。2 次之后自述晚间有困意,3 次后睡眠时间达5h以上,1 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说能恢复到正常睡眠状态终止治疗。
5.小结
中医认为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心血得静,阳能入因。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未阳通过阳跷脉、阴跷脉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由于心脾两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数伤于阴,阴虚火旺;或心胆气虚;或宿食内停,聚而为热,热气伤胃;或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心血不静,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而发为失眠。治当调整阴阳, 滋阴养血, 清心安神, 补其不足, 损其有余, 使阴阳平衡, 心神的安, 夜寐得宁。“十二经通于耳”、“耳为宗脉之聚”,人体各脏腑器官在耳廓上皆有相应代表区,并有规律的分布在诸耳穴上。通过揿针对耳穴心、肝、肾等的刺激,可以起到养血宁心安神、疏肝补肾等作用。而对神门、交感、的刺激,起到了镇静、催眠、等作用,通过对三阴交、内关等的刺激还可以调节肝、脾、肾、心等脏腑机能,起到交通心肾,益脾疏肝等作用。揿针疗法治疗失眠症,具有简单易操作、无副作用、经济快捷等优点,是临床治疗失眠症的优秀方法,并且在临床在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宁,盛鹏杰. 内关穴配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30 例[J]. 广西中医药, 2017.40 (1)64-65.
[2]张鹏,赵忠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363-367
[3]实用中医精神病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89.
[4]针刺临床辨证论治[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26.
[5]Taylor DJ,Lichstein KL,Durrence HH,Insomnia as a health risk factor[J]. Be how sleep med 2003,1( 4) : 227-47.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