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中药和针灸治疗学浅谈
侯幼红,许 芳
(加拿大好中医药诊所公司)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治疗(草药和针灸)协同抗逆转录病毒化疗对艾滋病及其血清病毒抗体阳性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及其相应的两疗法互补性关系和中药的整体抗艾滋病药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在中国相关中医药研究及医疗机构防治艾滋病的经验总结和研究报道,其中包括中药、针灸治疗(灸治)对艾滋病及其病毒感染者的辨证论治、病证分型和施治方药及灸治穴位。结果:资料显示中医药及灸治治疗能显著地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及其整体健康状态;并能延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演化发展和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协同性地强化化疗的抗艾滋病病毒作用,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中医药及灸治治疗确能协同性地降低艾滋病病毒载量及提升外周CD+4淋巴细胞计数和增加免疫系统中枢器官CD+45RA干细胞生产; 改进气血两虚及平衡阴阳样的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类型Th1 和 Th2。可见,中医药及灸治治疗是防治艾滋病和其病毒感染症的一个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和延长寿命的补充疗法。
关键词:中医;草药;针灸治疗;艾滋病
近来,WHO公布全世界大约4千多万人受艾滋病和其病毒感染的侵害,同时由于高效抗艾滋病化疗(HARRT)在全球的广泛应用,致使艾滋病病毒感染已成为了一个慢性或终身持续性的感染病症 [1, 2, 3]。由于长期抗艾化疗的毒副反应,导致机体生理状况和患者生活质量有所降低;所以,10年前,在中国已证实中医药和灸治疗法确实能协助抗艾化疗有效地治疗艾滋病及其病毒感染者[4, 5, 6, 7]。这种非化疗的中医疗法(中药和灸治)旨在于提高受损的免疫系统,增加T-淋巴细胞的CD+4计数和 CD+4 / CD+8比值;以及降低细胞内病毒复制和其病毒载量; 甚至阻止艾滋病病毒粘附性侵入T-淋巴细胞内[8, 9]。
因此,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施治原则,本研究将一些以往的相关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艾滋病及其病毒感染的病理基础
中医对艾滋病的治疗研究始于1980年代[6, 7, 8, 9, 10],中医理论认为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摧毁免疫防御系统,导致肾阳虚和气血两亏;产生机体免疫力低弱、各种机会性病原感染和恶性癌肿;最终出现阳亡的生命停止。这个过程表现在以下方面:[ 8, 9, 10, 11]
1. 1 艾滋病的流行和病因学本质:
艾滋病病毒最初侵入人体早期阶段的营卫,定位在三焦,并不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然而,随着病情发展,病毒扩散至血分,摧毁免疫系统,降低淋巴细胞CD+4计数,引发脏腑和三焦功能受损,具体包括如下证型:
1.1.1 湿热内蕴、寒湿阻滞和气虚血瘀三联证。
1.1.2 阴阳两虚和气血瘀滞。
1..1.3 脏腑元气空虚。
1.2 病理机制:
在长期的机体免疫防御系统与艾滋病病毒斗争的过程中,从最初的急性期相持阶段,逐渐失去平衡,机体免疫力被破坏,CD+4 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最终出现阴虚和阳气空绝的死亡征兆。这后一阶段血化验特征是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细胞 / mm3;而中医理论认为这是阴阳失调;人体免疫力植根于肾元气,以元阴和元阳的精气经三焦经络气化输布至全身各脏腑中,才发挥其防御的功能。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元阴和元阳不能保持平衡,机体免疫力降低或缺陷,显示了肾阳和肾阴虚弱失衡。早期艾滋病病毒侵入也打乱三焦经的气脉通行,造成气滞血瘀和免疫力耐受性产生,加速了病毒的扩散,阴阳失衡加重,免疫系统自稳缺陷,出现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恶性癌肿的发病,最终阳亡命绝 [7, 10, 13, 14]。
2 中医的艾滋病及其病毒感染分期分型:[17, 18,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中医有一套完整的辨证诊断艾滋病病证分期分型的方法,包括八纲辨证的虚实、寒热、燥湿、表里和阴阳,以及气血和脏腑学说的理论。应用这些传统的诊断及分期分型法将艾滋病及其感染作了以下证型分类:
2.1 表型期(早期急性期):初期艾滋病病毒感染,呈现感冒样表现:轻度发热、头晕、恶心和咳嗽等症状。中医诊断为风热或风寒型表(营卫)虚证,病毒侵袭仅限于浅表营卫行气部位,没有进入到深部的脏腑血经脉内。此时,可以用核酸电泳层析法查出血中P24成份来确诊艾滋病感染,但此期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
中医证像:舌红苔白或暗褐色和脉滑数/洪缓。
2.2 无症状型期(症状消失):无任何艾滋病症状,病毒血清抗体阴性;但中医诊断发现体内有气血两虚、肝气抑结、肺阴虚和寒热往来等症的表现。此期又称为艾滋病病毒血清抗体阴性的无症状“窗口”期,有病毒颗粒不断地排放出来,具有传染性。
中医证像:舌象: 舌红苔薄、苔厚腻或黑毛舌。脉象:浮滑弱。
2.3 病证相持期(前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T-细胞免疫力进一步受损,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像梯形样降低,在200-500细胞 / mm3 之间,出现多发性的淋巴结病变和艾滋病相关综合征病症。有一个金字塔样的中医证型诊断:包括热性肺虚、脏腑湿热内蕴、脾胃三焦经湿热阻络、元阴受损性阴虚、肺脾气亏阴虚伴痰湿阻隔、湿热性肝郁脾虚和湿热骨蒸性气虚等。
中医证像:舌象为舌质多色和苔样多形。脉象多型变。
2.4 全型艾滋病综合征期(完型恶性综合证):机体免疫力降至最低,CD+4 淋巴细胞计数低于 200 细胞 / mm3以下, 艾滋病病毒经三焦经通道扩散至全身各脏腑,导致全面功能低下和恶性病态发展,包括肾脾阳虚、肾阴虚、阴阳两虚、脾虚伴湿热内蕴、热性痰湿阻络和气虚血滞。
中医证像:舌象和脉相因证型变化而异。
3 中草药和灸治治疗艾滋病的药理机制[4, 8, 15, 17, 18, 19]
3.1 中草药和艾灸治疗艾滋病的效应:
就艾滋病病程发展和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相关性而言,中草药和灸治疗法着眼于提高CD+4淋 巴细胞计数水平,以增强机体抗艾滋病病毒的能力。这种相关性反映在以下方面:
3.1.1 正常水平的CD+4 淋巴细胞计数 ( >400 细胞 / mm3): 中药和灸治能强化机体免疫抵抗力,抑制病毒 的扩散,使二者 的对 抗达到均衡,改善气血两虚。
3.1.2 CD+4 淋巴细胞计数低于400细胞 / mm3: 中药和灸治能改善肺气阴虚,培植脾土,以增强免疫自我调节功能。
3.1.3 CD+4 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0细胞 / mm3:当机体显示有肾阳虚和阳亡命衰时,中药和灸治能增长肾气和壮大脾土,以改进整体健康状况。
3.1.4 CD+4 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0细胞 / mm3:中药和灸治强调增进肾气和激发肾原本气,以达到壮大肾阳气和挽救生命为目的。
3.2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现代效应机制 [20-25] :
中医理论认为,艾滋病病毒载量和受其攻击的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之间阴阳样的消长均衡关系决定了艾滋病病程的演化。中药和灸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涉及到其使病毒核酸RNA反转录酶失活,并不是针对病毒蛋白质合成酶,从而抑制艾滋病病毒的RNA逆反转录复制过程。此外,还通过强化T-淋巴细胞的Th1反应类型,增加Th1/Th2的反应比值,使效应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来提升受抑制的免疫系统。所以,许多中药和穴位灸治具有激发淋巴干细胞向Th1反应类型的效应细胞转化,其增加了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这就如同它们的壮阳和升阳气作用。同时,此效应也能阻止病毒黏附和侵入人体细胞内。这正是中药和穴位灸治激发了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和脾脏)内CD+4淋巴细胞前体干细胞CD+45RA 的增生水平的结果;可见,中药和穴位灸治作用的靶点是在中枢淋巴器官内,而不是在外周淋巴组织。最终,激发的T –淋巴细胞介导的 Th1 反应能释放出血中系列淋巴细胞因子,如白介素-2、-4(IL-2, -4)肿瘤坏死因子(TNF)和γ-干扰素(IFN-γ)等,最终促进了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
4 治疗艾滋病及其病毒感染的中医辨证施治:[26-31]
4.1 表证期(急性发病):
中医诊断:病毒侵入三焦经,湿热证型。
治则:清热凉血除燥。
验方:柴胡12g 葛根12g 石膏24g 知母10g 黃芩10g 蝉蜕6g
僵蚕6g 姜黄12g 焦大黄 6g升麻10g丹皮10g
若有重度腹泻加入白朮10g, 苍术10g,防风10g。
穴位灸治:劳宫、间使、复溜、尺泽、委中、血海、三阴交、肺俞、膈俞、鱼际和照海,每穴直接灸治3分钟,重复2次, 若热重于湿可在尺泽和委中刺络拔罐放血;如果灸治后发红取水泡,可用白芨粉涂擦局部以消肿祛泡。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可重复多个疗程,在评估复查。
4.2 无症状型期(症状消失的窗口期):
中医诊断:局部淋巴结肿大,舌红苔腻或舌暗黑苔白,脉相为滑和弱细。湿热阻滞脉络。
治则:祛除湿热,培补元气。
验方:党参10g 知母10g 黄芪15g 瓜蒌12g 草果6g 黃芩10g
苍术10g 薏苡仁30g 僵蚕10g 蝉蜕5g 紫花地丁15g 赤芍 10g
白芍10g 当归10g 枸杞12g 淫羊藿10g 大黄6g
穴位灸治:气海、脾俞、天枢、膈俞、关元、命门、大椎、合谷、内关和阴陵泉,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3 病证相持期(前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多形态的舌象和脉象,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淋巴肿大,表现为一系列不同的中医证型。
4.3.1 中医诊断:外淫热邪犯肺气:
治则:驱风除热,护营卫。
验方:金银花25g 连翘12g 牛蒡子10g 薄荷 6g 荊芥6g 淡豆豉10g
桔梗10g 板蓝根 15g 竹茹10g 僵蚕10g 蝉蜕6g 姜黄10g 焦大黄5g
穴位灸治:大椎、尺泽、鱼际、曲池、合谷、少星、内关、肺俞和肺热,咽喉痛甚者三棱针点刺少星穴位出血为宜,余同前述。
4.3.2 中医诊断:阳亢湿热瘀滞:
治则:清湿热,开启腠理三焦经脉。
验方: 柴胡 10g黄芪 15g半夏10g草果 6g厚朴10g瓜蒌12g
知母10g乌梅 8g僵蚕10g蝉蜕6g姜黄10g生薏苡30g
茯苓 12g党参10g甘草 6g
穴位灸治:大椎、合谷、内关、足三里、阴陵泉和太阳穴,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3.3中医诊断:湿热淫侵三焦经脉:
治则:清热除湿,促生机 。
验方:杏仁10g 薏苡30g 炒薏苡仁30g 半夏10g 厚朴10g 通草 6g
麥飯石10g 节菖蒲10g 竹茹10g 黃芩10g 蓮子10g 炒黃連6g,
藿香10g 佩兰.10g 甘草 6g
穴位灸治:合谷、曲池、鱼际、肺俞、脾俞、肾俞、三焦俞、水道、阴陵泉、 膀胱俞、
中极和水分;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3.4中医诊断:热邪内驻脏腑,痰湿阻络。
治则:凉血、补气、祛瘀、舒经和通脉。
验方:白花蛇舌草15g 土茯苓15g 马牙半支莲10g 半边莲10g 赤芍10g
桔梗10g 玄参10g 黄药子10g 干蜂房10g 海藻15g 海蒿子10g
紫花地丁12g 昆布10g
穴位灸治:肺俞、脾俞、中脘,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合谷、血海、曲池和三阴交;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3.5中医诊断:热淫侵营卫,津血亏损,阴气虚弱:
治则: 滋阴、补气、凉血、生津和复元。
验方:淡豆豉10g 炒梔子10g 连翘10g 丹皮10 g 黃芩10g 黃連5g
瓜蒌12g 女貞子10g 玄参10g 葛根10g 紫草10g 旱莲草12g
炒薏苡仁15g 蓮子12g 生薏苡仁15g
穴位灸治:肾俞、太溪、涌泉、三阴交、内关、照海和神门;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3.6中医诊断:热淫损阴及元阴亏虚:
治则: 滋阴、清热、祛毒。
验方: 青蒿12g 鳖甲胶15g 知母10g 柴胡10g 熟地15g 丹皮10g
黄芩10g 龟板10 玄参15g 蝉蜕6g 太子参10g 天門冬10g 甘草6g
穴位灸治:关元、肾俞、太溪、涌泉、三阴交、气海、合谷、太冲和肝俞;治疗过程同上。
4.3.7中医诊断:热毒犯肺,气血两虚 :
治则 :滋阴、清肺和祛痰。
验方: 百合15g 生地15g 蟾蜍粉9g 熟地12g 赤芍10g 桑叶10g
天門冬10g 貝母10g 麥冬10g 玄参10g 百部10g 旋复花10g
太子参10g 五味子6g 甘草6g
穴位灸治:肺俞、脾俞、足三里、尺泽、鱼际、太溪、曲池和合谷;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3.8中医诊断:热淫犯心伴阴气两虚:
治则:滋阴补气,清热除湿。
验方: 黄芪 15g 丹参15g 瓜蒌12g 五味子6g 太子参10g 麥冬10g
苦參10g 沙参15g 大枣15g 南板蓝根15g 生薏苡30g 金银花25g
節菖蒲10g 远志8g 甘草 10g
穴位灸治:心俞、脾俞、神门、三阴交、三阴交和太溪;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3.9中医诊断:痰湿瘀阻伴脾肺气虚:
治则:培补脾气,调和脾胃,祛肺痰和除湿痹。
验方:党参10g 橘红10g 炒黄芪15g 茯苓12g 苍术焦10g 吴茱萸10g
甘草 10g 生薏苡30g 木香6g 黄莲5g 灸莱菔子10g 前胡10g
紫苏12g半夏10g
穴位灸治:肺俞、膏肓俞、脾俞、气海、足三里、天突、膻中、丰隆和三阴交;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3.10中医诊断:肝气抑郁,脾虚伴湿热瘀滞:
治则:护肝、调脾胃和清湿热。
验方:柴胡10g 赤芍10g 芍藥10g 當歸10g 党参10g 青皮9g
茯苓12g 生薏苡30g 制半夏9g 厚朴9g 炒苍术10g 陈皮9g
虎杖15g 紫花地丁15g 防风10g
穴位灸治:肝俞、期门、脾俞、胃俞、中脘、天枢、三陵泉、曲池、合谷和行间;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3.11中医诊断: 中气不足伴湿热阻滞:
治则:清热解毒,祛除骨蒸,提升中气和培补元气
验方:党参12g 黄芪15g 苍术10g 白术10g 升麻6g 柴胡10 g 枳实10g
防风8g 芍药10g 茯苓12g 生薏苡30g 蚕茧6g 蓮子10g 蝉蜕6g
穴位灸治:脾俞、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风池、肾俞、太溪、涌泉和三阴交;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4 全型艾滋病综合征期(完型恶性综合证):
4.4.1外淫证为主:
中医证候:舌象为红暗或绛红色,有薄或厚舌苔;脉象细弱 。
中医诊断:
4.4.1.1体虚弱,脾肾阳虚:
治则:温阳补肾、益气护肝和调补脾虚。
验方:补骨脂10g 肉豆蔻10g 吴茱萸10g 黃連6g 乌梅10g 黨參10g
黄芪15g 升麻6g 防风10g 赤芍10g 陳皮10g 白朮10g 柴胡6g
荷叶10g 蓮子12g 马齿苋子15g
穴位灸治:脾俞、肾俞、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和三阴交;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4.1.2元阴虚弱伴肾气虚:
治则:滋阴、补肾、壮阳。
验方:生地12g 龟板10g 山藥15g 枸杞15g 菟丝子15g 知母10g
黄柏10g 麥冬12g 赤芍10g 旱莲草12g 芍藥10g 當歸10g
黄芪15g 玄参10g 蝉蜕8g 紫花地丁12g 吴茱萸10g
穴位灸治:肾俞、关元、太溪、三阴交和涌泉;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4.1.3肾虚伴阴阳两虚:
治则:滋阴、壮阳和补肾。
验方:生地15g 吴茱萸10g 山藥15g 骨碎补12g 锁阳12g 巴戟天12g
淫羊藿10g 胎盘干粉10g 黃精12g 五味子6g 黄芪15g 人参 4g
玄参12g 蝉蜕6g 紫草9g
穴位灸治:肾俞、命门、气海、关元、太溪、三阴交、志室和涌泉;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4.2病邪盛胜:
中医证候:舌象为黑褐或绛红,厚腻白苔;脉相数细。
中医诊断:
4.4.2.1心脾热邪毒盛:
治则:强心健脾,祛邪除病 。
验方:土茯苓25g 马齿苋子25g 黃連6g 升麻10g 竹茹10g 细辛2g
赤芍10g 青黛6g 藿香10g 佩兰10g 炒梔子10g 白芍10g
吴茱萸10g 蓮子仁12g
穴位灸治:心俞、脾俞、神门、三阴交、关元和内关;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4.2.2热毒炽盛,痰湿阻滞:
治则: 凉血化瘀,祛痰除邪,扶正促阳,补气生机。
验方: 羚羊角粉2g 钩藤12g 菊花10g 花旗参10g 淡竹叶10g 黃連6g
丹皮10 g淮山12g 茯苓10g 半夏10g 苍术10g
另外,加服安宫牛黄丸, 每次1丸,一日 两次。
穴位灸治:百会、风府、风池、内关、丰隆、太冲、脾俞、气海、足三里和肾俞;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4.4.2.3气虚血瘀、病邪阻三焦络及弱阳:
治则:凉血祛瘀,清热毒扶正气。
验方:青黛6g 丹皮9g 紫草9g 赤芍12g 莪术9g 生薏苡45g
土茯苓30g 山慈菇30g 女貞子12g 知母15g 當歸10g 人参6g
穴位灸治:心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肾俞、命门、气海、关元、三焦俞和阴陵泉;治疗过程同上所述。
参考文献
[1] 曾光.SARS危机与AIDS危机[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3-94
[2] Hou YH. Epidemiology of STD and HIV / AIDS in China[J]. Revista Românã De Acupuncturã, 2005, Vol. III (3-4): 107-113 (unpublished)
[3] 李迅,刘建平.中草药治疗HIV感染和艾滋病[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2:34-36
[4] 大平.HIV感染和艾滋病的针灸治疗[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2:2-3
[5] Hou YH. Co-Effect of th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Herbs in Medical Practice[J]. Revista Românã De Acupuncturã, 2004, Vol. Ⅱ (1-2): 52-54(unpublished publically)
[6] 吴伯平,陆寿康.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的探索意见[J].北京中医,1986,1:14-19
[7] 杨凤珍,烟建华,王健,等.HIV/AIDS中医分期辨证治疗[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 240-242
[8] 杨凤珍,李洪娟,李峰,等.218例HIV/AIDS患者中医舌象分析及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48-49
[9] 薛伯寿.从中医理论谈对艾滋病的认识[J].中医杂志,1991,32(1):20-22
[10] 龙松鑫.艾滋病中医证治概述[J].江苏中医,1999,20(3):3-5
[11] 蒋心悦.浅谈艾滋病的病因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2001;16(6):41-42
[12] 王健.191例HIV感染者舌质淤象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4,35(3):156-158
[13] 赵晓梅.490例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证候学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 38-40
[14] 李国庆.艾滋病中医辨证体会[J].江苏中医,1994,15(2):5-7
[15] 王健,李洪娟.艾滋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初探[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4):1-2
[16] 赵树珍.艾滋病中医证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1989,24(10):435-437
[17]苏诚炼.临床诊治艾滋病的初步体会[J].中医杂志,1990,31(2):26-28
[18] 马乃珏.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体会[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 7(7):18-20
[19] 余娟,陈可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报告[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2):71-72
[20] 苏诚炼.中医药试治艾滋病30例临床报告[J].中医杂志,1990,31(3):27-29
[21] 丁智敏.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初探[J].中级医刊,2001;36(2):46-48
[22] 王健,吕维柏.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与思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8-9
[23] 杨凤珍,王健,烟健华.《难经》命门元气三焦理论在HIV/AIDS中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3; 9(8):4-5
[24] 关崇芬,王健,徐淑玲,等.中研Ⅱ号治疗HIV / AIDS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7(23):494-495
[25] 黄卫平,王健,于志敏,等.艾通冲剂治疗15例HIV/AIDS患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1):40-42
[26] 张永祥,温瑞兴,关崇芬.中研Ⅰ号、中研Ⅱ号、艾通冲剂对HIV / AIDS患者病毒载量与免疫功能作用的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8):41-42
[27] 杨凤珍,刘颖,李洪娟,等.HIV / AIDS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4):365-367
[28] 姜枫,符林春,马建萍,周青,等.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56-57
[29] Wang AX, Li TS, Cao YZ. T-cell response of advanced AIDS patients after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J]. Chin Med Sci J, 2005; 20 (4): 223-225
[30] 曾毅.中药可阻断艾滋病病毒侵袭机体细胞[J].中国中医药报,2010,06(28):14
[31] 邱茂良,孔昭遐,邱仙灵.针灸治法与处方[M].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上海,200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