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中医药现代化步伐不能停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485次 更新:2018-04-12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刘保延

       近日,由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中医院等承办的主题为“十三五中药现代化推进的方略”的珠江会议在广州召开。会上,与会专家就中药发展方向、采取的方针进行了讨论,争取共同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研发要紧密结合市场

       过去多年来,我认为中医的突出成绩在于中医药的现代化。记得1997年时,中医药的产值是300亿,而现在达到了近600亿,如果没有中医药的现代化,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产值。当然,这其中有企业的作用。由此给我们借鉴:如果我们下一步继续做中医药现代化,把市场的机制、产业的机制和研发紧密结合起来是关键。

      走提升中医能力之路

      从中医发展进程来看,我们所做的很多工作都是在解释中医的科学内涵,解释中医为什么有效,但真正能提升中医能力的东西比较少。我们所做的中医科学内涵的解释大多数是蜻蜓点水,科学界并不认可我们的解释,感觉还是中医人在自娱自乐。这条路子走了50年,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现在的方法能否把中医的内涵真正揭示出来?如果我们不走揭示内涵之路,而走提升中医能力的路,是否会更好?这些值得深入思考。

      使个体化治疗更精准

      中医药的特点可概括为两大方面,一个是整体观念,一个是辨证论治。我认为,整体观念虽然是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但不一定能揭示中医的本质,我觉得中医药的核心应是辨证论治,即个体化治疗。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实际是医患互动的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则是把病人基因多态性作为个体化治疗的切入点。

      我们要回归到中医个体化治疗能力的提升上,找到个体化诊疗中的关键问题,使中医药的个体化更加精准。大量的实验证明重大疾病的作用因子有多个,每种疗法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仅去做重大疾病的随机对照实验,做一些大样本研究,验证某一疗法或者某个新开发的成药,在临床中又能用几次,疗效又有多少?我看了一下,若统计一个科室里某位医生一天甚至一年看的病人,有几个处方药味、药量是一模一样的?很少。这就是中医的个性化治疗。

       观点链接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中医药整体观跟现代医学提倡的多靶点、多通路系统不谋而合,相比单一途径和单一作用靶点,中医药更能够发挥整体调节的优势,因此中医药对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日益受到国际认可。目前,我院正在向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申请,准备筹备成立中医药免疫学分会,这些学会和组织可以说是我们未来联合公关的技术团队基础。我们将整合优势资源,凝聚优势力量,围绕中医药治疗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产业转化与学术创新寻求突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林谦:在与西医的整体重大疾病防控计划PK的时候,中医如何占据有利方位?这个在整体布局时必须要考虑。从中医角度来讲,我建议将目标设定在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防控。这部分人群未来5一10年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大大增加,有以往的数据支撑,我们对他们进行中医药干预,

完全是单纯的中医药诊疗,不需要叠加治疗。如果潜心做5一10年甚至数十年的随访研究,有可能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从我们的临床经验来看,一些替代指标可能并不是中医的优势,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是中医的优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朱晓新:中医对失眠、郁证、健忘、痴呆等疾病的防治有很多积累,比如痴呆,从1989年到2014年11月,已经把整个方剂包括当代医剂及药典里的很多药都做了总结。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重大脑疾病研发的长效机制,推动中医脑和相关藏象学说的理论创新,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对重大脑疾病和脑功能提出新概念、新防治方法、新药物和新保健产品,提高我国对脑功能的研究及脑病的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