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针灸特色
作者:王雪苔 来源:本站 点击:2682次 更新:2013-08-06
中国针灸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既显示了针灸与药物疗法的重大差异,又显示了针灸与现代物理疗法的明显区别。针灸特色是针灸的理论特点、实践特点及其优势在诊疗过程中的展现。由于针灸特色与针灸疗效密切相关,所以在针灸医疗、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应该十分重视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
为了引起针灸学术界对针灸特色的关注,本文打算就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即针灸特色的表现、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的重大意义、在针灸现代化的进程中怎样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
1针灸特色的表现
(1)针灸疗法不同于药物疗法,它不能直接消除病原体,也不能补充机体必不可少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激发机体固有的抵御疾病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达到医疗和保健的目的。这种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作用特点,使针灸具有非常明显的安全优势与应用范围广泛的优势,不像药物疗法那样有明确界定的适应证和禁忌症。有些疾病即使表面看来不是针灸适应证,针灸仍然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加以应用。例如骨折,针灸虽不能代替骨科的整复、固定,却可以帮助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加速愈合。对健康人也可以进行针灸,因为针灸还有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2)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与西医临床的根本区别。针灸学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十分重视辨证论治。但是针灸毕竟不同于中药,虽然在应用过程中也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侧重点却不一样。对于针灸来说,指导临床的理论核心是经络学说,在辨证时侧重辨别疾病部位,尤其要辨别疾病所在部位的经络及受牵累的经络,为选取腧穴提供依据;同时还要辨别疾病性质,尤其要辨别气血运行状态与虚实寒热,用以指导针灸操作。
(3)腧穴是针灸学中特有的概念,以腧穴为施术部位是针灸的义一特色。我们今天所说的腧穴,既包括传统意义的经穴、奇穴、阿是穴,又包括各个微小针刺系统之中的针灸施术部位。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这一点同药物有些类似。但是腧穴又具有双向性调整的特性,如中极既治尿漪留,又治遗尿;内关既能止吐,又可催吐;足三里既治便秘,又治腹泻;三阴交既治子宫出血,又治闭经,这又是它同药物性能的最大区别。
(4)用特制的针形工具刺入腧穴,或者以燃烧着的艾绒熏烤烧灼腧穴,是针灸操作的基本方式。围绕这个基本方式,形成了数十种针刺疗法与灸疗法,其中的毫针疗法,又发展出多种得气、候气、行气.、补气、泻气、调气的手法,用以调控经络之气。这些各有特色的针刺疗法、针刺手法和灸疗法,是实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温寒清热、扶正祛邪等作用的重要手段。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特色来看,针灸既是科学技术,又是技艺。辨证论治如同棋艺,要靠头脑的运思;针灸操作如同书法、绘画,要靠手下的技巧。由于从业者的技艺水平有高低之分,所以针灸疗效有时换了别人就难以重复。
2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的重大意义
疗效是针灸医生的永恒主题,强调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疗效。关于针灸特色同针灸疗效的密切关系,除了古今针灸医生通过临床实践已有了深刻的体会以外,现代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看法。
(1)针灸腧穴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明显强于非经非穴。如针足三里对胃肠蠕动有明显影响,而刺激旁边的非穴点则不明显,甚或不起作用;针合谷或大杼可使乙酚甲基胆碱诱发的支气管痉挛迅速缓解,而针刺非穴点则变化不大;针内关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供血有明显的良性影响,而针与之相对的外关则影响不明显。近年来开展的穴位注射疗法的研究,进一步从临床角度证明了腧穴与非穴的差异。如在内关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可以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而内关穴两侧的非穴点则作用不明显;曲池注射利血平5mg,其降血压的效果显著高于肌肉注射1.0 mg。
(2)中医辨证,特别是经络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对针灸选穴有重大指导意义,从古到今,针灸选穴不外乎在病患的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近部选穴,医生不难把握;而远部选穴,医生如果不熟悉辨证求经和辨别脏腑、气血的失衡状态,就将无所适从。分析近年发表的选用远部单穴治病的文章,可见绝大多数单穴都与它所治的病患部位之间存在着经脉联系,针灸疗效也比较显著。如选用龈交治疗内痔和选用后顶治疗尾骨痛,是因为督脉循行经过会阴与尾骶;选用大敦治疗阴茎痛,是因为肝经“过阴器”;选用风池治疗足跟痛,是因为阳跷脉“起于跟中”“上行入风池”;选用阳陵泉治疗肩痛,是因为胆经循行经过“肩上”,而且阳陵泉又是筋之会穴。此外,辨别脏腑、气血的失衡状态,随证选穴,如肝阳上亢选用太冲,肾气不足选用太溪,气虚选用气海,血热选用隔俞等等,都有助于提高疗效。
(3)针刺手法,包括得气与控制气行的手法,以及补虚泻实的手法,都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指出:“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成书于公元1406年的《普济方》又提出了“气至病所”的重要性。现代把针刺得气时病人的感觉叫做针感,把气行和气至病所统称为循经感传。分析1988年以前40多篇关于循经感传的研究论文,可以看到一个共同规律,就是循经感传越显著疗效就越高,没有感传的则疗效低下。根据证候的虚实,针刺时采取补法或泻法,也是《黄帝内经》反复强调的治疗原则。现代研究也证明,如能正确地进行针刺补泻,确实可以提高疗效。如有人观察针刺大椎、足三里等穴对化学抗癌药物毒性反应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补法与泻法虽然都有明显疗效,但补法优于泻法。有人观察针刺风池、太冲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结果表明,依照证候而补虚泻实疗效最高,平补平泻疗效中等,补实泻虚疗效最低,差异非常显著。
上面介绍的针刺手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表明,针刺疗法所用的针具及其手工操作,有其存在价值,不可能轻易地被其他刺激方式所取代。例如,有人观察针刺对海洛因依赖的脱毒疗效及其防复吸潜力,结果显示,遵循辨证论治原则进行针刺治疗,其疗效显著高于韩氏戒毒仪的腧穴经皮电刺激。
(4)灸疗法的独特作用,绝不是局部热疗可以比拟的。自古以来,针刺和灸疗就在针灸学术领域各占半壁江山。《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据古书记载,皮肤感染、结核病、癔病发作、中风、哮喘、小儿惊厥以及多种虚证、寒证,灸疗的效果显著。有人观察灸至阴矫正孕妇的胎位异常,其成功率明显高于自然回转率。有人观察化脓灸对中风先兆及其全血黏度、血脂的影响,发现化脓灸加针刺的疗效,非常显著地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加针刺的疗效。
传统的灸疗法主要使用艾绒。现代研究证明,灸疗的作用不只是物理治疗作用,艾绒燃烧时的生成物还会起到药物治疗作用。事实上,传统灸疗法除了使用艾绒以外,还常常根据不同的病情而选用不同的中药,可见灸疗法的药物治疗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有些医生为了避免灸疗时的烟熏火烤,总想用红外线照射来取代灸疗法。其实这种局部热疗,既不会引起灸疗那样的得气效应,更不能产生灸疗那样的治疗作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针灸特色鲜明与否直接关系着临床疗效的高低。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不只有利于对诊断明确的疾病提高疗效,而且由于针灸特色是中医诊疗思路的展现,所以即使遇到现代医学诊断不明的疾病和新发现的疾病,也可以按照中医理论辨证选穴和辨证施术。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例,现代医学至今尚不明其发病机理,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灸临床辨证大多认为病在心、脾、肝、肾等脏,针灸百会、大椎、关元、气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和相关的背俞穴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现代医学一般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大,有人观察针刺关元、气海、大椎、陶道、脾俞、肾俞等穴治疗该病,疗效显著高于维生素B1、B12注射。
3在针灸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
几千年来,针灸本来是循着中医理论指引的方向,在中医理论框架内发展的。可是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在针灸的发展进程中,同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多种观点纷呈,把针灸推到了十字路口。诸多观点中,有一种在西医里颇具影响的观点,主张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针灸方式,把它纳人西医理论框架之中。
如果按照这种观点发展下去,针灸的特色势必彻底丧失,针灸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那么,针灸的发展是不是不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呢?当然不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针灸要发展,不但不能回避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还必须积极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逐步实现针灸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只要坚持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根本,让现代科学技术为发展中医理论和发扬针灸特色所用,针灸就会前景辉煌。以下就怎样才能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的间题,讲一些看法。
(1)深化临床观察和科学实验,加强对经络学说的应用性研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分别采用不同的科学技术手段,证明了经脉循行轨迹的存在,并目在进行某些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经脉实质的种种假说。可是,以往的经络研究存在着严重脱离临床的偏向,以致研究结果无助于提高针灸疗效。所以,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应该转到以应用研究为主。从古至今,经络学说用于临床主要是用在三个方面:一是辨证,包括辨别经络证候和经脉循<
为了引起针灸学术界对针灸特色的关注,本文打算就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即针灸特色的表现、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的重大意义、在针灸现代化的进程中怎样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
1针灸特色的表现
(1)针灸疗法不同于药物疗法,它不能直接消除病原体,也不能补充机体必不可少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激发机体固有的抵御疾病和自我修复的能力,以达到医疗和保健的目的。这种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作用特点,使针灸具有非常明显的安全优势与应用范围广泛的优势,不像药物疗法那样有明确界定的适应证和禁忌症。有些疾病即使表面看来不是针灸适应证,针灸仍然可以作为辅助疗法加以应用。例如骨折,针灸虽不能代替骨科的整复、固定,却可以帮助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加速愈合。对健康人也可以进行针灸,因为针灸还有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2)充分考虑病人的个体差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与西医临床的根本区别。针灸学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十分重视辨证论治。但是针灸毕竟不同于中药,虽然在应用过程中也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侧重点却不一样。对于针灸来说,指导临床的理论核心是经络学说,在辨证时侧重辨别疾病部位,尤其要辨别疾病所在部位的经络及受牵累的经络,为选取腧穴提供依据;同时还要辨别疾病性质,尤其要辨别气血运行状态与虚实寒热,用以指导针灸操作。
(3)腧穴是针灸学中特有的概念,以腧穴为施术部位是针灸的义一特色。我们今天所说的腧穴,既包括传统意义的经穴、奇穴、阿是穴,又包括各个微小针刺系统之中的针灸施术部位。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这一点同药物有些类似。但是腧穴又具有双向性调整的特性,如中极既治尿漪留,又治遗尿;内关既能止吐,又可催吐;足三里既治便秘,又治腹泻;三阴交既治子宫出血,又治闭经,这又是它同药物性能的最大区别。
(4)用特制的针形工具刺入腧穴,或者以燃烧着的艾绒熏烤烧灼腧穴,是针灸操作的基本方式。围绕这个基本方式,形成了数十种针刺疗法与灸疗法,其中的毫针疗法,又发展出多种得气、候气、行气.、补气、泻气、调气的手法,用以调控经络之气。这些各有特色的针刺疗法、针刺手法和灸疗法,是实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温寒清热、扶正祛邪等作用的重要手段。
从以上四个方面的特色来看,针灸既是科学技术,又是技艺。辨证论治如同棋艺,要靠头脑的运思;针灸操作如同书法、绘画,要靠手下的技巧。由于从业者的技艺水平有高低之分,所以针灸疗效有时换了别人就难以重复。
2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的重大意义
疗效是针灸医生的永恒主题,强调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疗效。关于针灸特色同针灸疗效的密切关系,除了古今针灸医生通过临床实践已有了深刻的体会以外,现代的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看法。
(1)针灸腧穴对机体产生的影响,明显强于非经非穴。如针足三里对胃肠蠕动有明显影响,而刺激旁边的非穴点则不明显,甚或不起作用;针合谷或大杼可使乙酚甲基胆碱诱发的支气管痉挛迅速缓解,而针刺非穴点则变化不大;针内关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供血有明显的良性影响,而针与之相对的外关则影响不明显。近年来开展的穴位注射疗法的研究,进一步从临床角度证明了腧穴与非穴的差异。如在内关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可以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而内关穴两侧的非穴点则作用不明显;曲池注射利血平5mg,其降血压的效果显著高于肌肉注射1.0 mg。
(2)中医辨证,特别是经络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对针灸选穴有重大指导意义,从古到今,针灸选穴不外乎在病患的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近部选穴,医生不难把握;而远部选穴,医生如果不熟悉辨证求经和辨别脏腑、气血的失衡状态,就将无所适从。分析近年发表的选用远部单穴治病的文章,可见绝大多数单穴都与它所治的病患部位之间存在着经脉联系,针灸疗效也比较显著。如选用龈交治疗内痔和选用后顶治疗尾骨痛,是因为督脉循行经过会阴与尾骶;选用大敦治疗阴茎痛,是因为肝经“过阴器”;选用风池治疗足跟痛,是因为阳跷脉“起于跟中”“上行入风池”;选用阳陵泉治疗肩痛,是因为胆经循行经过“肩上”,而且阳陵泉又是筋之会穴。此外,辨别脏腑、气血的失衡状态,随证选穴,如肝阳上亢选用太冲,肾气不足选用太溪,气虚选用气海,血热选用隔俞等等,都有助于提高疗效。
(3)针刺手法,包括得气与控制气行的手法,以及补虚泻实的手法,都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指出:“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成书于公元1406年的《普济方》又提出了“气至病所”的重要性。现代把针刺得气时病人的感觉叫做针感,把气行和气至病所统称为循经感传。分析1988年以前40多篇关于循经感传的研究论文,可以看到一个共同规律,就是循经感传越显著疗效就越高,没有感传的则疗效低下。根据证候的虚实,针刺时采取补法或泻法,也是《黄帝内经》反复强调的治疗原则。现代研究也证明,如能正确地进行针刺补泻,确实可以提高疗效。如有人观察针刺大椎、足三里等穴对化学抗癌药物毒性反应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补法与泻法虽然都有明显疗效,但补法优于泻法。有人观察针刺风池、太冲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结果表明,依照证候而补虚泻实疗效最高,平补平泻疗效中等,补实泻虚疗效最低,差异非常显著。
上面介绍的针刺手法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表明,针刺疗法所用的针具及其手工操作,有其存在价值,不可能轻易地被其他刺激方式所取代。例如,有人观察针刺对海洛因依赖的脱毒疗效及其防复吸潜力,结果显示,遵循辨证论治原则进行针刺治疗,其疗效显著高于韩氏戒毒仪的腧穴经皮电刺激。
(4)灸疗法的独特作用,绝不是局部热疗可以比拟的。自古以来,针刺和灸疗就在针灸学术领域各占半壁江山。《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据古书记载,皮肤感染、结核病、癔病发作、中风、哮喘、小儿惊厥以及多种虚证、寒证,灸疗的效果显著。有人观察灸至阴矫正孕妇的胎位异常,其成功率明显高于自然回转率。有人观察化脓灸对中风先兆及其全血黏度、血脂的影响,发现化脓灸加针刺的疗效,非常显著地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加针刺的疗效。
传统的灸疗法主要使用艾绒。现代研究证明,灸疗的作用不只是物理治疗作用,艾绒燃烧时的生成物还会起到药物治疗作用。事实上,传统灸疗法除了使用艾绒以外,还常常根据不同的病情而选用不同的中药,可见灸疗法的药物治疗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近年来,有些医生为了避免灸疗时的烟熏火烤,总想用红外线照射来取代灸疗法。其实这种局部热疗,既不会引起灸疗那样的得气效应,更不能产生灸疗那样的治疗作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针灸特色鲜明与否直接关系着临床疗效的高低。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不只有利于对诊断明确的疾病提高疗效,而且由于针灸特色是中医诊疗思路的展现,所以即使遇到现代医学诊断不明的疾病和新发现的疾病,也可以按照中医理论辨证选穴和辨证施术。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例,现代医学至今尚不明其发病机理,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灸临床辨证大多认为病在心、脾、肝、肾等脏,针灸百会、大椎、关元、气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和相关的背俞穴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对艾滋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现代医学一般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大,有人观察针刺关元、气海、大椎、陶道、脾俞、肾俞等穴治疗该病,疗效显著高于维生素B1、B12注射。
3在针灸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
几千年来,针灸本来是循着中医理论指引的方向,在中医理论框架内发展的。可是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在针灸的发展进程中,同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多种观点纷呈,把针灸推到了十字路口。诸多观点中,有一种在西医里颇具影响的观点,主张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针灸方式,把它纳人西医理论框架之中。
如果按照这种观点发展下去,针灸的特色势必彻底丧失,针灸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那么,针灸的发展是不是不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呢?当然不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针灸要发展,不但不能回避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还必须积极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逐步实现针灸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只要坚持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根本,让现代科学技术为发展中医理论和发扬针灸特色所用,针灸就会前景辉煌。以下就怎样才能保持与发扬针灸特色的间题,讲一些看法。
(1)深化临床观察和科学实验,加强对经络学说的应用性研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分别采用不同的科学技术手段,证明了经脉循行轨迹的存在,并目在进行某些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经脉实质的种种假说。可是,以往的经络研究存在着严重脱离临床的偏向,以致研究结果无助于提高针灸疗效。所以,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应该转到以应用研究为主。从古至今,经络学说用于临床主要是用在三个方面:一是辨证,包括辨别经络证候和经脉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