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第四届国医大师医道传承㉒】李文瑞辨治糖尿病思路

作者:北京医院 李怡 李秋贵 黄飞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3885次 更新:2022-12-29
  

  •李文瑞临证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大法,其中益气为主导,养阴为根本,清热、活血为辅助,四者合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

  •李文瑞临证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强调“中西互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诊疗理念,根据中西医各自优势发挥长处。


  国医大师、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文瑞临证擅治糖尿病,本文主要介绍其辨治糖尿病思路。


  病因病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在古代中医典籍中早有涉及,并详细阐述了消渴的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素问·奇病论》论述:“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此条概括了消渴病的发生、发展、病因、病机、治则及方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这些条文详细论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为后世治疗消渴病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文瑞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总结,糖尿病主要是由饮食失常、情志失调、房劳不节、先天不足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现分述如下。

  饮食失常,脏腑失调: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司,湿浊内生,积于肠胃,酿久生内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脏腑失调,发为本病。故《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阐明嗜食肥甘之人易滋生糖尿病,即所谓“糖尿病是吃出来的”。

  情志失调,五志化火: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火热炽盛,上耗胃津,下损肾阴,津液内耗,而为消渴。《灵枢·五变》说:“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臗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阐明精神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病有重要影响。

  房劳不节,肾精亏损:恣情纵欲,肾之精气虚耗,虚火内生,耗津伤液;肾虚固摄失权,气不化水,则消渴而小便反多。《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说:“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则肾燥,燥则渴。”阐明房劳不节,耗伤肾精,致精亏而发为消渴。

  先天不足,脏腑内虚:《素问·五脏别论》曰:“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五脏虚亏则精气不足,气血虚弱。而五脏之中,脾、肾二脏至关重要,肾为先天之本,主一身之精,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肾二脏调摄失宜,终致精亏液竭,气血耗损,发为消渴。故《医贯·消渴论》云:“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阐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宜也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分型论治


  李文瑞根据现代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研究进展,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可将无明显慢性并发症的Ⅱ型糖尿病分为气虚(夹湿)、阴虚(夹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四型论治较为合适。因瘀血贯穿于糖尿病整个过程,故在各型中适当加入活血化瘀药物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治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气虚(夹湿)型

  主要表现:神疲乏力,短气,自汗,口不渴,纳食不香或正常,小便清长或不利,大便溏软,形体正常或肥胖,寐宁或嗜睡,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细滑。胰岛素、C-肽分泌明显升高或正常。

  证候分析: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虚及肺而致脾肺气虚,则见神疲乏力,短气,寐宁或嗜睡,或自汗;脾失健运,则见大便溏软,小便清长;肺脾气虚而无燥热,则无消谷善饥等而见纳食不香或正常,口不渴,形体正常;若气虚夹湿则见小便不利,形体肥胖。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细滑,胰岛素、C-肽分泌明显升高或正常等,均为气虚(夹湿)之象。

  治则方药:益气健脾,燥湿活血。方拟自制降糖汤:生黄芪30~60g,苍术15~30g,制何首乌10g,五倍子10g,黄连10g,莪术6~10g。

  方解:方中生黄芪,性微温味甘,补气升阳,益气健脾,以降血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主要是通过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糖作用的;苍术,性温味苦,燥湿健脾,以助黄芪健脾益气;制首乌,性温味苦,补精益血,滋补肝肾,伍黄芪以补先后天之本;五倍子,性寒味酸涩,敛肺泻火,协黄芪敛汗以治自汗,黄连性寒味苦,清热燥湿,助苍术燥湿,且五倍子与黄连合用,酸苦抑甘,以降血糖;莪术,性辛温微苦,行气破血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可扩展血管而改善微循环,与黄芪相伍,益气活血,破瘀而不伤正。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上六味均有降血糖作用。诸药相伍,共奏益气健脾、燥湿活血之功。


  阴虚(夹热)型

  主要表现:口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色黄,量多而频,消瘦,大便秘结或不爽,或五心烦热,寐多不宁,舌质红或微红,苔薄黄少津或黄燥,脉细数。胰岛素、C-肽分泌明显减低。

  证候分析: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之品,中焦燥热炽盛,伤津耗液,则见口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色黄,量多而频,消瘦,大便秘结或不爽;若阴虚复生内热,则见五心烦热,寐多不宁。舌质红或微红,苔薄黄少津或黄燥,脉细数。胰岛素、C-肽分泌明显减低等,均为阴虚(夹热)之象。

  治则方药:养阴生津,清热活血。方拟自制降糖汤:生地30~60g,玄参15~30g,知母15~30g,黄连5~15g,乌梅10g,葛根15~30g。

  方解:方中生地,性寒味甘微苦,滋阴润燥,凉血清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有明显降糖作用。玄参,性寒味苦微甘,滋阴清热;葛根,性凉味甘,益津液;知母,性寒味苦甘,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三者相伍清热而不伤阴,以增强生地滋阴润燥、凉血清热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三者均有降低血糖作用,葛根又有扩展心脑血管与改善微循环功能。黄连,性寒味苦,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乌梅,性平味酸,固涩生津;二者相合,酸苦抑甘,以降血糖。诸药相协,共奏养阴生津、清热活血之功。


  气阴两虚型

  主要表现:神疲乏力,短气,或自汗,口渴欲饮,纳食稍多或正常,小便稍多或正常,形体消瘦或正常,大便通畅或稍干,或自汗,或盗汗,或有五心烦热,欲寐多梦,舌质淡红或微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少津,脉细弱。胰岛素、C-肽分泌减低,而介于前两型之间。

  证候分析:阴精亏损,肺、脾、肾三脏元气不足而致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则见神疲乏力,短气或自汗;胃肾阴虚,则见口渴欲饮,或盗汗,或有五心烦热,欲寐多梦;气阴两虚而燥热不甚,则见纳食稍多或正常,小便稍多或正常,形体消瘦或正常,大便稍干或通畅;舌质淡红或微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少津,脉细弱,胰岛素、C-肽分泌减低,而介于前两型之间等,均为气阴两虚兼有瘀血之象。

  治则方药: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方拟自制降糖汤加减:黄芪30~60g,生地30~60g,苍术15g,玄参30g,葛根15g,丹参30g。

  方解:方中用黄芪配生地降血糖,乃取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与生地滋阴凉血、补肾固精之作用,防止饮食精微漏泄,使尿糖转阴;苍术配玄参降血糖,用苍术取其敛脾精、止漏泄的作用,苍术虽燥,但伍玄参之润,可展其长而补其短。上述两组药对,黄芪益气,生地养阴;黄芪、苍术补气健脾,生地、玄参滋阴固肾,总以脾肾为重点,从先后天二脏入手扶正培本,降低血糖,确有效果;葛根配丹参生津止渴,祛瘀生新,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多瘀,血液黏稠度高,血液循环不畅,两药配伍,相互促进,生津止渴,通脉活血,使气血流畅,藉以提高降血糖之效。三组药对相伍,益气养阴治其本,清热活血治其标,相辅相成,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六味药均有降糖之功效。


  阴阳两虚型

  主要表现:小便频数,甚至饮一溲一,口渴,腰酸腿软,下半身常有冷感,舌质淡胖,脉沉微。

  证候分析: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纳气。肾虚不能摄纳水液,则小便频数,甚至饮一溲一;肾阴虚少,肾阳衰弱,不能蒸腾津液上承,则口渴;肾之阴阳两虚,则阴不濡、阳不煦,气血虚空,故腰酸腿软,下半身常有冷感。舌淡胖,脉沉微均为肾阳虚衰之象。

  治则方药:温阳育阴,益气生津。方拟金匮肾气丸加味:生熟地各15~30g,山药10~15g,山萸肉10~15g,泽泻 10g,牡丹皮10g,茯苓10g,肉桂3~6g,制附子8~15g。

  方解:方中肉桂、附子温补肾阳,蒸发津液于上,为主药;生熟地滋阴补肾,培阴血于下;山萸肉涩肝肾之精;山药补脾气;泽泻清泻肾火,以防地黄之滋腻;丹皮清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茯苓淡渗利湿,以助山药之健运。山萸肉(酸微涩)配生地(味苦),山萸肉(酸)配丹皮(苦),酸苦抑甘,增加六味地黄丸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效。诸药相伍,共奏温阳育阴、益气生津之功效。

  总之,李文瑞临证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为其大法,其中益气为主导,养阴为根本,清热、活血为辅助,四者合用,则达到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之目的。


  中西互参


  李文瑞临证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强调“中西互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诊疗理念。他认为应根据中西医各自优势,发挥长处,如西药降糖效果好、起效快,中药改善症状好、降糖作用持久。其临证注重中医辨证与西医客观指标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指导施治,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例如:一部分患者经过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尿糖得到控制,但仍有乏力、便干、失眠、多汗等,经过辨证用中药可弥补其不足;对于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往往均不能使血糖下降,此时采用中医药治疗往往可获佳效。

  李文瑞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大部分初诊患者,在其燥热较甚、血糖较高时,一般先选用中西医的各种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中药、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以尽快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满意后,则将治疗重点转为防治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其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时,适当结合胰岛素、C-肽的分泌水平进行辨证论治,即所谓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具体言之,对于胰岛素、C-肽分泌正常或升高而气虚者,应施以补气为主的治疗,补气之剂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对分泌明显减低而以阴虚为主者,予以养阴为主的治疗,养阴之剂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介于两者之间者,即气阴两虚者,以气阴双补为主治疗。活血化瘀法兼用于各型之中,活血化瘀药物可通过改善体内微循环而起到降血糖作用。

  李文瑞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是可取的方法和策略。其临证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多数已用过口服降糖西药或胰岛素等,但血糖控制不稳定,或高或低,而经配合中药治疗后,多数病例血糖渐呈稳定且有下降趋势,数月后血糖并不回升。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有两大优势:一是中医药的作用温和而持久,二是在降糖的同时,具有整体治疗作用,可以活跃微循环,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在抗氧化、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等方面都有良好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