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医 中奥共结友谊花——2007年中奥中医药专家论坛巡礼
编者按:提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和歌剧,历史上产生了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可是你知道吗?就是在这样一个优雅浪漫的国度里,有1/4的当地民众接受过我们的针灸治疗,人们对中医药疗法的兴趣正在与日俱增。当地卫生部门也频频出举,成立亚洲传统医学顾问团、通过官方实验室对中医药进行筛选、培训奥地利中医师等,在确保中医药品质、降低潜在危险的同时,也尝试在卫生体系中融入中医药,努力将其发展为一种全新、完善的医学。
中奥中医药合作中心9月16日落户中国中医科学院,这是双方经过两年多的沟通筹备后在中医药领域友好合作的标志。 中国主管部门领导专家,与远道而来的奥地利卫生部门领导、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主席温克琳娜教授率领的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因斯布鲁克医学大学、维也纳大学、维也纳医学大学等8个单位的专家代表一起,回顾两国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历史并展望前景,脚踏实地地开始了新一轮合作,论坛结束时在中药、针灸、中医基础理论三个领域达成了8个项目的合作意向。本期采撷论坛上两国专家领导的精彩发言,希望对探索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路径有所借鉴。
合作共赢 探索中医药国际化的良好形式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李大宁
中医药发展的实质就是促进人类健康,使更多的人民和国家受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医学模式、医疗模式和疾病谱正在发生转变;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的健康观念、医疗实践的有效性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医疗卫生保健新模式。一些国家也从法律、标准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大了对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支持。WHO强调,传统医药能够在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中医药巨大的医疗保健价值、科学价值,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一点,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中国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中国政府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和国际化为中医药未来发展的四项任务,其中“国际化”就是通过加强国际中医药学术界同道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充分分享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方法,能够使中医药服务和产品为更多的国家和群众所接受,中医独特的医疗保健康复模式及其价值逐渐被国际社会所理解和认同,从而加快中医药发展与世界的互动,为世界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规范;加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中医药保健产品研究开发;制定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政策;建立国际化的中医药研究与技术平台、信息平台和人才队伍;积极推进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生产合作与学术、技术交流;通过联合办医、办学、合办研究机构等,使中医药知识与文化得到更有效的传播。
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奥地利欧亚太平洋学术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建立的“中奥中医药合作中心”,就是对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和良好形式。
我希望,两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中奥合作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双边高水平的实质性合作,尊重和保护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和知识产权,互惠互利,实现合作共赢。
真诚努力 推进中医药国际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曹洪欣
中奥中医药合作中心经过两年多的筹建,今天正式成立了。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对远道而来的奥地利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两国政府对中心的建设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特别是对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主席温克琳娜教授作为中奥双方的友好使者,为中心的建立、为中奥两国的友谊付出的辛勤汗水表示崇高的敬意!
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是在奥地利联邦教育、科学与文化部的资助与支持下,由萨尔茨堡大学布里吉特•温克琳娜教授于2000年创办的。该网络旨在加强奥地利各所大学与中国、蒙古、俄罗斯等亚太地区国家的科学合作。目前已有90多个成员机构,为中奥两国交流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国国家公益性中医药科学研究机构和临床研究基地,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拥有13个科研所、6个医疗机构、4个产业单位和研究生院。在职职工3899人,院士4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5人。在研课题近500项,研究经费2亿多人民币。共有15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青蒿素、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显示了我院作为国家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我院立足高水平、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50年来为几十个国家的首脑政要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医疗服务。与WHO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设立三个WHO的传统医学中心,并开展了中医药名词术语、穴位标准、临床实践指南研究等工作。与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如NIH、哈佛大学,以及一流企业可口可乐公司等开展了实质合作,为推进中医药国际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自2005年我院加入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以来,双方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2005年10月和2006年11月,在温克琳娜教授倡导并大力支持下,先后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和维也纳举办两次中奥中医药专家会议,2006年9月又在北京举办了中奥中医药合作中心建设研讨会。三次研讨会,100余名专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双方就共同关心的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作为合作内容之一,我院3名研究人员得到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资助,已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格拉茨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中奥中医药合作中心”作为中奥科学家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基地,为双方更有效地开展实质性的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凝聚两国科学家共同开展中医药合作提供了条件。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双方合作,我院决定,将“中奥中医药合作中心”挂靠在我院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调整新建的医学实验中心。
医学实验中心是以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本着“有效整合、合理配置、开放共享、提高效益、争取一流”的思路,由李连达院士领衔,建设以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及中医药行业科技创新提供共享实验平台和技术支撑,开展以前沿性、探索性中医药科研课题为主要任务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NextPage]
我们要尝试在卫生体系中融入中医
奥地利卫生家庭青年部副部长 施罗格
中医药在西方国家,也包括奥地利在内,普及度正日益加大。针灸或许是在奥地利最著名和实践最久的中医药疗法。根据一次调查(《默克市场调查》,载于2003年3月《卫生监控》),25%的奥地利民众接受过针灸治疗。
中医药的其他方法,例如中草药疗法,正在日渐得到重视。由于人们对中医药的兴趣日增及其疗法提供者的稳步增长,中草药以及中医药里使用的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品质正成为公众及卫生权威人士们的关注重点。出于对患者的责任,首先有必要对疗法和药物进行评估。
我国联邦卫生妇女部高级官员代表参加200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就明确证实在中医药领域需要有政府部级举动。这是基于中医药从业者在奥地利屡屡未依照最高标准从事实践、伪劣中草药产品也在被销售的事实。为了能够充分对这种发展态势做出反应,奥地利联邦卫生妇女部部长劳赫•卡拉特组建了“亚洲传统医学顾问团”。此顾问团包括中医药专家,同时还有藏医学、印度草药疗法方面的专家。这样的举措以此把患者面临的潜在危险降到最低。
评估替代医学的第一步自亚洲医学开始,标志是由卫生妇女部在2005年2月23日安排的一个主题为“在奥地利的中医药及其培训标准和质量保证”的中医药会议。2005年7月,两国政府签订了一个谅解备忘录,同意在中医药领域进行合作。
欧亚太平洋学术网是由大学教授温克琳娜女士领导的介于中国、其他亚洲国家和奥地利之间的一个大规模网络。为了加强中奥专家之间的科技合作,早在2005年10月一个工作小组会就在萨尔茨堡召开了。2006年9月,来自奥地利一些大学以及维也纳、格拉兹和因斯布鲁克的医科大学的代表们访问了中国的著名大学学府及其附属医院。2006年11月,这一议题在维也纳举行的主题为“中医药———一个适用于东西方的成功观念”的会议中得以继续。2006年12月,在成都举行的主题为“中医药现代化以及中奥合作的可能性”的研讨会期间,未来的合作计划(尤其是在中草药领域)得以强化和详细阐明。
2006年10月,对此类型合作感兴趣的大学院所联合组成了奥地利“中医药研究联合会”,以确保在中国药用植物研究领域应用高度统一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这一团队的基本目标为促进品质控制方法的发展,具体来说:
一方面是中草药的质量保证。目前,中草药主要通过进口,还没有公认的中草药可以购买。这里必须要考虑由于国外生产、互联网交易或者未申报物质的混合物而引起的问题。整个欧洲因此正在进行补充欧洲药典、用于鉴定和质量控制的新版中草药专论的精心撰写工作。来自奥地利的专家也得到委任参与其中。官方药物控制实验室在今年5月决定进行中医药筛选。而且,欧洲理事会内部计划由奥地利主持开展一项主题为“非欧洲传统疗法,尤其是中医药对欧洲患者和公民的影响及选择和危险性”的项目。
另一方面是关于中医药治疗方法的质量保证。和欧盟大多数国家一样,在奥地利只有医生被允许从事中医药实践。奥地利医学协会为医生们提供进一步的培训课程(总计至少500培训学时),以便他们获得“针灸”和“中医诊断和药物疗法”的特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