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银针筑就新辉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设巡礼

作者:苏晓华 韩 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1332次 更新:2011-06-01
      来到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一股浓郁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皇甫谧、张仲景塑像立身庭院花坛,中华医圣五行图装点门诊大厅。每天来这里就诊的患者川流不息,年门诊量达到140多万人次,位居天津各大医院之首。
  目前,该院以发挥中医优势、突出针灸特色、走中西医结合道路并拥有现代医学优势学科为宗旨,坚持突出“五专”优势,坚持以临床研究为重点,形成以针灸学科为龙头,肾内科、儿科、急症和心内、肿瘤、骨伤、推拿等学科全面发展的格局,成为津门杏林一朵绚丽的奇葩。
  1954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成立之初,一大批悬壶津门、名噪京津的中医名家汇集于该院。到今天,该院已发展成为一所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该院坚持以创新统揽全局,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率先开展业余晚班门诊,开设一日病房,扩展家庭病床,提出了突出“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专技”的“五专”特色和“发展在门诊,成功在病房”的学科建设思路,努力挖掘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势,形成了针灸、内科、儿科为重点学科,各个临床技术科室各具特色全面发展的局面。1990年迁入新址后,医院病床数增长了近3倍,各个学科得到快速发展,门诊量、病床使用率屡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医院发展历史上的第一次腾飞。2000年落成开诊的国际康复医疗大厦投入使用,使医院固定病床位一跃达到1300张,住院患者来自国内各地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着医院实现了第二次腾飞。
  目前,该院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定编病床1300张,日均住院病人保持在1700人次以上,日均门诊量达5000余人次,年门诊量连续20年超百万人次,年病床使用率连续15年超100%。目前,该院现有职工1700余人,其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天津市政府授衔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13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该院设有35个临床、技术科室,设有103个专病门诊,设ICU病房、外宾病房和24个住院病区;该院拥有现代医疗仪器设备千余台(架),总值1.1亿元人民币。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已成为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国际急救网络医院、亚洲紧急救援中心(AEA)指定医院、天津市中医医学中心、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市十佳医院,同时又是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全国针灸专科医疗中心、全国儿科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全国中医急症专科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天津市针灸研究所所在地。
  ◆ 建立科研梯队  扎实临床研究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始终坚持走“科技兴院,院兴科技”之路,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建立了科研实验室担全院的科研实验任务,实验动物中心已发展为目前我国最大、品系最完备的SAM鼠繁育基地。该院拥有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教学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意大利卫生部共建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具备承担高级别课题的能力,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医院建设。
  该院针灸推拿学科、中医内科和中医儿科优势明显。针灸推拿学科在针刺治疗中风病、老年期痴呆、痛证、针刺量化,经穴的化学基础及其作用原理,推拿治疗脊柱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学术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13项,建立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医内科学科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肿瘤、血液病、风湿免疫病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中医儿科学科在小儿癫痫、病毒性心肌炎、肾病、呼吸道疾病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该院积极参与国家及天津市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并参加了国家八部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研究文件的起草工作。
  该院先后承担了973、863、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270项。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3项。近5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二等奖20项。发表SCI收录文章8篇,影响因子合计达13.165。
  ◆ 创新服务理念  护佑百姓健康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坚持创新服务理念,全方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001年被天津市政府确立为天津市中医学中心之后,该院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天津特色、国内领先、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化医院的定位要求,围绕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高医疗质量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
  该院把服务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近年来,改造后的门诊面貌焕然一新,扩大了病人候诊区域,增设了中央空调、电子大屏幕、自动扶梯,各诊疗区域分布合理,标识醒目,环境优雅,各楼层增开窗口,实行划价收费一体化,缩短饮片候药时间,并开设了“代煎中药窗口”及来函购药业务,实行电话预约检查。改革了餐厅运营机制,实行了“配餐制”。建立了配送中心,对危重病人由陪检人员全程陪护。
  该院先后荣获天津市抓廉政促勤政先进领导集体、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连续13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石学敏、韩景献、马融三位教授分别荣获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等。
  ◆ 突出针灸特色  发挥“五专”优势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以针灸学科为龙头,涌现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知名的新一代中医专家,形成一大批中医药特色鲜明、中医诊疗优势突出的特色专科和特色专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临床擅长针灸治疗脑血管疾病,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和“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规范了针刺治疗中风的操作手法,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诊治规范,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救治体系,为针灸治疗中风病开辟了新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从事心脑血管病和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研究,临床疗效突出,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张伯礼院士多年来承担了国家“七五”至“十五”重大攻关等项目40余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开拓了中医工程学研究新领域。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韩景献教授擅长治疗老年期痴呆等,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针刺抗衰老研究,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常”相关学说,应用“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刺法治疗老年期痴呆,确立了针刺抗衰老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此外,黄文政、马融、赵建国、张军平、王舒、杜元灏、刘新桥、贾英杰等专家在中医药治疗肾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良恶性肿瘤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领先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和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专家梯队。
  该院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10个天津市重点专科,1个天津市重点专病。在专病门诊中,针刺治疗中风、老年期痴呆,中医治疗冠心病、颈椎病、糖尿病、肾病、血液病、肿瘤、风湿、小儿癫痫、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足坏疽,推拿治疗脊柱病临床疗效确切,特别是针刺治疗中风、老年期痴呆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该院开设特色诊疗技术项目28项,研发院内制剂130种,制定单病种诊疗常规609项,中医药使用率达到85.2%。
  ◆ 精针妙灸神韵  国医弘扬海内外 ◆
  该院重视学术传承、继续教育和临床带教工作。据统计,该院每年有在院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达900名,来自世界各地留学生200多名。2006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医院临床带教水平进行评估检查,在该院的天津中医药大学实习学生获得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全优的好成绩。
  该院涉外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医疗合作方面,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瑞士等40余个国家建立了医疗合作关系,先后收治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住院患者2671人次,门诊17154人次。该院还与香港联合开办中医院,与德国合作建立针灸医疗中心,与法国合作开展中医针灸、推拿医疗,并与美国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针灸治疗中风患者协议,成批次接收来自欧美、大洋洲患者来院进行传统中医药综合治疗。
  科研合作交流方面,与日本京都大学及SAM学会合作开展“针刺抗衰老的研究”,与日本北里大学合作开展“针刺的脑机制研究”,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合作进行“针刺治疗痛证的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目前正在与法国Geneset公司合作,开展“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分子机制研究”,与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合作开展针灸中医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
  教学合作交流方面,该院从1988年开始,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奖学金中医药类院校的5所接收院校之一,举办了17期高级针灸进修班,先后接收了来自59个国家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高级进修生。
  ◆ 薪火一脉相传  教学硕果累累 ◆
  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凭借严谨的治学和扎实的科研实力,临床教学硕果累累。医院成立之初,陆观虎、赵寄凡、哈荔田、董晓初、顾小痴等在天津乃至全国知名的中医名家在治疗心血管、妇科等疾病方面独树一帜。如今,以石学敏、张伯礼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贯中西、医术精湛的专家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使该院的学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目前,该院担任全国一级学会副会长2人,二级学会主委5人,三级学会主委17人,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68人次。石学敏院士是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张伯礼院士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两个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针灸学会的2个二级分会和5个三级分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1个二级分会以及天津市针灸学会的2个三级学会均挂靠在该院,拥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天津市精品课程5门。2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分别是1989年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993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每年平均接受实习生300余人,进修生300余人次。
  据统计,每年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