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针灸现状
作者:刘保延 来源:世界针联秘书处 点击:11380次 更新:1554393600
五、日本
(一)日本的针灸发展历程
大多数日本历史学家认为,针灸从中国传入日本距今已有140年以上的历史。在奈良时代(公元562年),中国昊人智聪和尚将明堂图以及一些中医书籍带到日本,日本人由此认识了经络睑穴,并开始将针灸运用于医疗实践中。随后《素问》、《灵枢》也相继传入日本,对当时日本医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不仅极大地充实了他们的针灸理论知识,而且也丰富了他们的针灸技法,因此《内经》被列为“医疾令”而成为一本医学教科书,针灸也因而成为当时日本医生的一门必修课。至此,为针灸在日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日本的针灸医疗发展已日渐成熟,构成了当时日本正统医疗体系的一个主要部分,一批针灸学著作陆续出现,如营沼周桂的《针灸则》、获野元凯的《刺络篇》等,针灸新技法也不断涌现,如管针法、小儿针法等,从而形成了日本针灸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然而在进入了日本明治时代后,由于日本政府推行西化的政策,针灸被官方定为非医学而受到歧视,针灸教育被废止,针灸临床实践被排斥在正统医学之外,这时的针灸医疗与传授只能在民间进行,针灸发展遭受了空前的阻遏。[[[]陈畅宏, 陈利国, 角建瓴. 日本针灸发展史探源[D]. 广州:暨南大学, 2006.]]
到了明治时代中期,针灸发展有所复苏。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战后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1947年日本官方对针灸疗法重新认可之后,针灸医疗才又渐渐地开始活跃起来。在近30多年间,针灸在日本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方面由于战后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现代疾病结构的变化,使针灸的作用和价值在医学、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得以重新评价,针灸学在一定程度上再度获得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自70年代以来西方日渐升温的针灸研究热也影响了一批日本西医人员涉足针灸领域,直接或间接参与针灸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这对现代日本针灸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日本的针灸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日本约有专业针灸医师5万人,其中在临床上使用针灸的西医师也为数不少,尚未被包括在内。除了许多针灸专科诊所提供针灸医疗服务外,约有71. 7%的综合医院开展中药及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在医院中针灸应用率最高的科室为内科(71.8%),骨科次之(28. 8%),再次为妇科(26.4%)和外科(25.2%)。在医院里,把针灸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的约为67.4%,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约为13.6%,故临床上主要是以针灸和药并用为主。[[[]刘晓燕, 陶惠宁. 日本针灸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 中国针灸, 2001, 01: 54-56.]]
针灸治疗的病种相对集中在慢性疼痛疾患、疑难病和老年病方面,如肩凝症、关节痛、腰腿痛、手术后疼痛、冷症、肝炎、肥胖症、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失调等。此外,有关针灸参与癌症治疗的报道也渐渐增多,在探讨针灸治疗癌症的有效性和适应症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表明针灸疗法正被引进癌症治疗领域,以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如大阪医科大学曾对该校附属医院配合针灸治疗的434例癌症患者[[[]董江涛. 简述针灸在日本的发展及现状[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7, 02: 7-8.]]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疗法对约20%的患者在改善睡眠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森珠美对12例晚期癌症住院患者配合使用针灸治疗[[[]符海. 晚期癌症患者的针灸治疗[J].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5, 04: 61-62.]],结果也提示针灸有助于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癌症晚期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日本医药界通过不同的形式及各种传媒对汉方药及针灸疗法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使得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人数有增无减。新近的民意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市民接受过针灸治疗,约近半数的人表示患病时愿意接受针灸治疗。
在针灸教育方面,10年前中国大陆共有30所中专或大专性质的针灸学校,而今其数量增至为90多所,开设针灸专业的大学与研究生教育机构也已经出现。位于关西地区的明治针灸大学、关西针灸大学和位于三重县的铃鹿医疗科学大学,以及一部分针灸专门学校中,目前开设有一些介绍同日本汉方或针灸流派有所不同的中医学相关课程。
但是,从10多年来的统计结果来看,一般针灸学校毕业生,尽管最终通过统考大多可以获得日本国家针灸师资格,却因在学校期间缺乏临床技能培养和实习训练,毕业后也因日本缺乏良好的临床培训基地,往往难以得到继续教育和进修提高的机会。
能够凭借针灸诊疗而开业的针灸学校毕业生比率不足10%。另外,针灸在日本被视为“类似医疗行为”,针灸师与针灸治疗院的地位与医师或正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也导致日本针灸事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医疗技术的发展。
日本的针灸学领域也存在多种流派。目前主要有:①传统经络派:注重日本特有的经络诊断与经络治疗体系;②现代科学派:以注重科学实证与动物实验研究为特点;③中医学派:以1970年中国针刺麻醉实施以来,接受中医理论或通过访华留学带回中国针灸疗法的学者为核心。[[[]李素云. 西医东传后的日本针灸学近代发展变化[A]. 中国针灸学会. 2013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针灸研究与国际化分会论文集[C]. 中国针灸学会, 2013: 2.]]
日本的针灸教育从办学规模看,大小不一,主要有以下4种形式:(1)大学:现仅有针灸大学1所,位于京都的明治针灸大学,全日制4年。1983年成立,1991年设修士(硕士)课程,1994年设博士课程。每年招收90名左右学生,规模很小。(2)短期大学 :现有关西针灸短期大学和筑波技术短期大学2所,均为全日制3年。在日本,尚无国立针灸专科学校,唯一与针灸有关的国立筑波短期大学,仅有在盲人学校教授针灸的针灸教员培训课程,而无获取针灸医师资格的课程。(3)盲校:日本有多所盲人针灸学校,大约80所,其中九州10所,系为盲童、重度弱视儿开办的学校。(4)针灸专科学校:系指开设针灸学科的3年制专科学校,占针灸培养机构的绝大多数。此外,日本的医科大学或综合大学的医学部(医学院)以及一些齿科大学也开设有一定针灸学内容的讲座,考生不受年龄及职业的限制,但必须是高中毕业生。其生源主要为刚毕业的高中生,也有不少是退休后想开业的老年人。允许盲人或弱视者报考针灸培养机构,是日本针灸教育的一大特点。[[[]周珍花, 袁宜勤. 日本针灸教育概况[J]. 针灸临床杂志, 2007, 04: 48-50.]]
此外,日本学者在针灸基础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研究工作总的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针刺麻醉的原理及针刺镇痛机制;②针灸治疗疾病及预防保健的作用机制;③经络及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化;④穴位的形态学及其与皮下硬结、压痛点的关系;⑤良导点、良导络及电针治疗的作用机制;⑥针感传导的途径等。由于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加上资金雄厚,技术设备先进,科研思维敏锐,所以在针灸基础研究工作方面进度相对较快,许多研究领域已达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基本上与相关专业研究的发展水平保持同步,而且显示出强大的后劲。[[[]李强, 串崎正辉. 近40年日本针灸学术界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分析[J]. 中国针灸, 2013, 02: 180-184.]]
明治维新前,中医一直是日本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但其后西医药在法律上取代了汉方医药的地位,中医药被废除。知道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对汉方医学态度才有所改变,但在医疗制度上仍坚持以西医为正统。现在实行的日本国“医师法”中没有独立的汉方医师资格条文,汉方机构也设在西医机构之中。
汉方医药在日本的使用也受到极大的限制。目前日本取消汉方医的禁令并未废除,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存药废医”的局面。现行保险制度对使用汉方疗法及针灸疗法亦有诸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