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中国澳门针灸现状

作者:刘保延 来源:世界针联秘书处 点击:8901次 更新:1554393600

  

四、中国澳门

中医药(民族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与疾病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门医学。历史上的“中医中药澳门行”,即郑和七下西洋,为包括澳门在内的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带去了中医药。如今澳门的中医药已经走出过去民间、自然的生存状态,正在逐步向着有政策、有规划、有组织的方向发展。

(一)继承创新之路

从砭石刺脓,到中医标准化,中医药的发展已有五千多年历史。继承是中医药的发展根据,中医的学科特点也离不开继承。澳门有着浓厚、纯朴的中医药环境,中医药在澳门的认可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距调查显示:95%的澳门人选择过中医药。从传统意义上讲,澳门在中医药继承方面有一定的文化优势。但是,澳门的中医药在科研、教育方面,基础还比较薄弱,继承的工作尤显重要。特别是中国大陆这几十年中医药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比如在中医针灸优势病种研究、重大疾病防治、标准化等方面,澳门可以承我所用。

任何形式下的中医药,如果要发展,关键因素还在创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医药发展策略的智慧体现;如何创新要靠胆识加技术路线。澳门可通过整体规划,有效集成国内外资源,是大力开展中医药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比如,知识创新可以运用多元化思路,对中医药学蕴含的生命科学开展研究;二是在现有中医药研究机构基础之上,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研究室、实验室建设,加强中医药创新平台的建设;三是利用澳门政策等特色,开展中药剂型、中成药、保健品、诊疗仪器的研究,设计生产与国际接轨的产品。四是寻找空白领域,开展原始创新。比如中医针灸技术经济特色和规律研究,中医针灸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中医药生态园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二)合作交流之路

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会碰撞出火花,地区与地区的交流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澳门的国际自由港之便,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显著的国际商业平台,正是合作交流所需要的天赋条件。

2008年2月23日,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提议,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半的筹备,两岸四地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在澳门成立。合作中心的建立是为进一步促进两岸四地中医药的学术和科技合作,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中医药力量团结起来,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首先,与大陆高等研究机构等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大陆早在唐朝就开始对中医药进行了政府统一管理,在各方面均有丰厚的知识和经验,澳门可在大陆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如在政策管理上、传统医学上、人才培养上、科学技术上、产品开发上等,都是交流合作之点。通过中医药合作项目的示范研究,已解决澳门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通过与国内有思想、有软硬产品的中医药专家合作,可以提高学习力,加速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事半而功倍。

其次,注重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与国际的合作与交流,中医药发展,特别是国际化,需要借助不同的平台,澳门在这方面可以发挥更为广阔的作用。进一步在澳门开展举办国际传统医药科技合作和交流会议,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以及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的应用和贸易。建立针对性强,目标集中的区域或国际性医学组织,以推动和协调区域或国际传统医药项目性发展。并在国际组织支持下,构建地区间协议,形成有特色的中医药研究中心和信息中心,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展中医药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比如糖尿病)、中医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标准、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规范研究等,以促进澳门的中医药发展,提升澳门的中医药地位和权重。

总的来说.澳门中医药的发展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相信只要充分发挥澳门的优势,加强与大陆的合作和与国际间的交流,在澳政府的支持和中医药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必能走出一条合作发展之路。

(三)人才培养之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发展之关键。澳门的中医药人才和科技水平与澳门政府对中医药定位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人才的“造血”和“补血”是澳门中医药发展的百10年大计。

1996年和1997年,澳门卫生司及澳门中医药学会积极加强人才培养,先后举办了两期对澳门公务员和中医药从业人员为期一年的“澳门中医药进修班培训课程”,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针灸、推拿、按摩等10个科目,并请大陆著名教授授课,大大提高了澳门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回归后,澳门中医中药发展走上快车道,2000年澳门科技大学成立了中医药学院,随后,澳门大学也成立了中医药研究院,专门从事中医药的研究和教学,培养中医药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类人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澳门的人才状况。

人才培养尚可突出以下三点。首先,树立中医药旗帜。名老中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旗帜,他们学术特点鲜明,理论造诣深厚,是中医药行业宝贵的智力资源和财富,在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澳门有计划地开设“国医高级传承班”,向有真才实学的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学习。在人才培养中提高澳门中医药传统的影响力。其次,针对性地加强以下3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1)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研究型人才,(2)具有深厚中医药学底蕴的临床实践性人才,(3)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掌握一定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及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学科带头人。在培养形式上,学院教育、师承培养、继续教育等相结合。遵循“读经典、跟名师、多实践”的原则。鼓励人才流动。

此外,开展中医、针灸的国际教育培训,教学互长,通过中医药传播,培养人才队伍。从大陆30多年的中医针灸对外教育看,英美地区和东南亚的中医、针灸培训需求持续增长,而葡语系国家和非洲相对滞后,但近年出现了良好的开端,而且市场也较大。利用澳门特殊的地缘和语言传播优势,与大陆联合,开发特色中医教育产品,以培训带动旅游、医疗、中医药贸易等,不失为一条教育产业之路。

(四)绿色健康之路

鉴于现状,澳门的中医药绿色生态之路,便是一条健康之路。中医提倡“治未病”,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几千年来中医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养生保健方法,如药膳、针灸、按摩、刮痧、拨罐、气功、五禽戏、八缎锦、太极拳、易筋经等。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调整人体内部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同时可以调动人体正气抗邪,对许多药不可及的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是大陆近年来在“治未病”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成果,比如对糖尿病的早期干预。基于“耳迷走神经反射学说”,结合针灸体表刺激对糖尿病早期防治,以及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药干预糖调节受损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已经展现出她独特的实用价值。

绿色健康之路,包括确有实效的中药保健开发与生产。尽管保健品在大陆的发展曲折而复杂。澳门有机会吸取大陆保健品发展的成果与失败的教训,在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保健品开发理念基础上,开发澳门制造的保健品,扶持一到二个具有影响力的保健品品牌,利用“药食同源”的文化,建立面向世界的品牌之路。同时轻型中医针灸诊疗设备的开与亦可推动澳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同步路径。

日本很小,而且中药资源贫乏,但在全球中药、保健品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澳门可借鉴日本对中草药的操作经验,利用大陆中医药资源,对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进行二次开发和包装。在政策法规上,目前澳门是亚洲唯一没有中药注册法规的地区,品种注册快速简单。2007年1月份出台了有关注册和认证法规,对新药注册将做出明确规定。中药产品在澳门销售满一年,进口至大陆将免予临床实验;五年内可实现至大陆自由行。按照大陆与澳门签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地贸易的更紧密协定(CEPA)》,中药原材料及产品进出澳门和大陆均享受零关税待遇。可将大陆成药进行深加工,出口国外,发展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力。

此外,中医药生态园建设最能体现绿色医疗之目的,澳门本身有朴素的中医药生态元素。目前,粤澳拟共同开发的“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是个很好的尝试。打造绿色地道中医中药文化景观、汇聚名优健康精品,开展绿色中医医疗和养生,是适合澳门旅游休闲的传统服务特色。

(五)窗口平台之路

有报道,截至2010年10月底,澳门中医药业出口货值达到1.1亿澳门元,约为2000年的1.5倍。作为一个自由港、低税制独立关税区,澳门可以依托大陆资源、拓展国际通道,为中医药发展起到窗口和平台的作用。

作为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澳门中医药的发展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中国在澳门回归后,实施“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曾被迫作为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门,在葡的统治之下,澳门人不仅多半熟练的掌握着国语、粤语、英语、葡语等多种语言,而且,与葡系文化相容。政策和地缘的优势。使澳门独具一方的天时。这也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难得的窗口和平台。面对这样一个国际窗口,可以利用一些国际规则,比如WTO机制,争取TCM的影响。目前中国中医药、针灸已经在进入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了所有的WTO成员国。WTO的有关规则涉及中药贸易、中医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多个方面。澳门在参与中药贸易、中医服务和知识产权方面也可以形成一己之长。


期刊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