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会员登录

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

2025/06/21 12:00
中国中医药报
493

黄瑾明 国医大师 黄氏壮医针灸流派创始人

开栏的话:针灸流派纷呈,技法各显精妙。为传承精华、促进交流,《中医思维·针灸专刊》特设“针法灸法荟萃”专栏,系统梳理不同流派的核心针灸技艺,聚焦其理论、操作与临证应用,旨在汇聚百家之长,搭建研习平台,供交流借鉴、启迪思想,促进针灸学术繁荣与临床精进。

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是以国医大师黄瑾明为核心创立的流派,迄今学术传承已历经四代。其学术体系植根于壮族传统医药文化,在融合民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一套独具民族特色的学术思想及诊疗技术。

壮医针刺疗法

以普通针灸针或特制针具(如莲花针)刺激穴位,注重“调气”与“通路”。操作轻灵,提倡直刺、浅刺,一般不做针刺手法,常配合壮医通路酒涂擦,增强祛瘀通络之效。2020年,黄瑾明在壮医天阴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壮医天阴阳针刺疗法,并与壮医经筋疗法结合,形成壮医天阴阳御筋术针刺疗法。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线以特定配方的壮药液浸泡苎麻线而成。壮医药线经点燃后点灼穴位,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渗透,均衡气血,调畅人体“三道两路”(壮医术语,指气道、谷道、水道、龙路、火路),达到“三气”(天气、地气、人气)同步的治疗效果。此法对恶寒、肿块、疼痛等疗效显著。

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

以壮医莲花针叩刺皮肤后拔罐,结合药酒外敷的治疗方法,兼具针刺、放血、拔罐三重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面瘫等效果显著。

建构壮医临床体系

壮族历史上无通行文字,壮医民间针灸技法长期依赖口传身授传承。1965年,黄瑾明率团队深入广西各地,首次系统整理民间壮医药线点灸经验,形成规范化疗法并将其引入高等教育课堂。近年来,黄瑾明又带队赴百色地区挖掘壮族民间天阴阳治疗思想,创立形成壮医天阴阳针刺疗法。

1985年,黄瑾明创立全国首家壮医门诊部,实践壮医针灸技法,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确立了指导壮医临床的基础理论和治疗原则,出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专著,奠定了壮医学科形成的基础。近年来,黄瑾明总结临床实践中的壮医学辨证思维,从谷道病辨证论治入手,创立并发展壮医学“三道两路”辨证理论体系。

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成立后,至今建立了20个二级传承工作站,设立6个示范门诊。流派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应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天阴阳针刺疗法等特色技法,以其良好疗效深受患者认可,流派技术不仅惠及国内民众,更通过国际交流传播至东南亚地区。(李美康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