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方舱里的“针”心守“沪”

作者:潘宾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1500次 更新:2022-05-19
  

图为潘宾为患者做针灸治疗。


4月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派11名中医专家,白衣执甲,一路逆行来到了上海。我是其中的一名针灸大夫,随着我们入驻方舱,我的针灸针也开始了在上海治病救人的历程。

“医生,我整宿整宿睡不着,吃了安眠药也不管用,这可怎么办?”入舱没多久,一位持续失眠的女患者找到了我,失眠不仅让她精神十分焦虑,胃口也变得很差,听说医疗队里有针灸大夫,她赶紧来寻求帮助,“大白医生,需要扎哪里你说,我配合你治疗。”

患者的信赖和配合,极大地推进了治疗的进展。留针半小时、点穴十分钟后,我又给她贴了耳穴。“相信自己今天能睡个好觉!如果还睡不着就照我说的,用力按耳朵上这几个小豆豆。”我嘱咐她道。

果不其然,等我再进方舱值班时,她跑来告诉我已经能够顺利入睡的好消息。没过几天,更好的消息传来,她已经出院了。

随着一批批患者入舱,新的难题又出现了。一位40多岁的男性患者,久咳不止。我主动提出为他针灸,说来也神奇,在头上扎了几针,背后揉了几下,随着呼吸的调整,他的咳嗽声变得没那么急促,频率也慢慢降了下来,病人连连道谢。一起值班的组长是位西医,她也被眼前针灸的疗效所折服。

更大的收获来自于中西医联合查房。在查房过程中,我们一起讨论病情,中西医思维碰撞,求同存异,为病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需要改善胃肠功能的,足三里针灸“伺候”;咳嗽咳痰咽痒的,我们教患者常揉太渊和鱼际;对于长期不转阴的患者,口服中药的同时安排针灸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的独特魅力征服了不少患者。

不知不觉,大家已在方舱工作了40多天。这其中,身体最先告急的是司机王师傅,他的腰闪了,行走不便,却为了接送医护人员一直强忍着。直到第三天,他忍受不住疼痛,赶紧联系到我。见面时,他坐在沙发上连站起来都困难,令他没想到的是,几针下去,很快就能走动了,他感叹道,这小小银针,威力大得很呀!

这场疫情中,我为我能执针守沪而感到骄傲,就让我继续用针灸,振奋“精气神”,冲锋攻坚,迎接胜利的时刻到来。

(安徽省援沪医疗队 潘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