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国际顶刊BMJ重磅发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喜创佳绩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点击:7316次 更新:2022-02-28
  

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团队在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和卫生经济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系列成果发表在国际医学领域顶级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最新影响因子39.89分)上。两篇文章是名为“针灸:如何促进证据基础”(Acupuncture: How to Improve the Evidence Base)五篇系列文章中的两篇(https://www.bmj.com/acupuncture)。

这两篇文章作为国内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领域和卫生经济学领域在国际顶刊发表的先例不仅对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充分强调了高质量科学研究是新时代针灸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同时强调了研发适合针灸特点的创新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不仅有助于科学评价针灸临床效果,也是针灸卫生经济学评价和医保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石。


第一篇文章题为《针刺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和实施中的方法学挑战》(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in design and conduct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n acupuncture),由循证医学中心刘建平教授(通讯作者)和费宇彤研究员(第一作者)领衔,曹卉娟副教授(共同第一作者)、夏如玉博士作为主要作者,带领柴倩云等研究生共同完成,汇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美国弗吉尼亚中医药大学等著名循证医学专家和针灸专家,在查阅参考了大量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在针灸临床研究当中的经验,以及在针灸标准化研究过程当中的挑战,经过多轮反复论证和共识之后形成。

文章分析了以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进行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中面临的独特挑战。首先,针灸治疗是一种复杂干预,需要考虑如下因素:不同的针灸理论,及由此所致的穴位定位、针灸手法、治疗原则不同;个体化治疗方案;针灸医生的技术和经验;合并治疗;医患互动等。其次,患者的期望会影响治疗效果,并可能降低研究的可行性。第三,假针灸的对照设计,既难以实施,又可能有特定的疗效,从而低估试验中针灸的治疗效果。文中也对腧穴特异性、针刺治疗剂量等重要因素对疗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这些是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中面临的重要方法学挑战。


另一篇文章题为《使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支持针灸报销决策的现有证据和差距》(Using economic evaluations to support acupuncture reimbursement decisions: current evidence and gaps),由中国药科大学李洪超副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金雪晶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汇集了来自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美国塔夫茨医疗中心、RAND公司的相关学者。

基于卫生经济评价证据被中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广泛用于支持医保相关决策的现状,金雪晶与合作者们通过综述现有的针灸卫生经济评价证据,发现此类证据主要存在缺少对混杂因素和长期效果的分析、报告质量较低以及对决策情境适用性较差等问题。并通过深入学习中国、瑞士、英国、德国和美国等主要国家针灸报销决策的制定过程,发现针灸卫生经济评价证据在这些国家过去的报销相关决策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作者们建议各国的医保决策部门应当更多的重视针灸卫生经济评价证据的应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应当更多的支持针灸的卫生经济评价研究(因为针灸相关研究往往难获得产业界的支持);卫生经济学家应加强与临床专家之间的合作,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同时研究过程和报告应当充分参考相关指南和规范。


两项研究成果是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和卫生经济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正如中国科协发布的“2019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中唯一入选的中医药提案《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创新方法与技术》所指出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创新方法与技术“可筛选出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的中医药干预措施,更能体现出中医特色的治疗病证,可产生用于评价中医复杂干预的方法,对内为民生服务,对外可提升国家科技、经济和文化实力,并可产生一系列独创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这两篇文章具有重要的创新和行业发展指导价值,可以对未来针灸的临床研究和医疗卫生决策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