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论传统循证针灸医学——以腰眼穴为例

作者:浦山久嗣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4653次 更新:2013-08-06
  

论传统循证针灸医学――以腰眼穴为例
A trial of Traditional Evidence Based Acupuncture
― making a point of Ex-B7

浦山久嗣 URAYAMA,Hisatsugu 日本JAPAN


    Ⅰ.绪论
    “传统医学”之所以称之为传统,就在于保存着“传统”的延续性和自我同一性,就必须基于前人文献,明确学术传承。现在的针灸医生诊疗时,当然还有不少人是这么做的,依据了历代文献,然而,大多数人并非如此。特别是在日本,大多数人对于针灸术语缺乏正确地认识,常常理解偏差。笔者以为如果对于传统医学的根基都缺乏正确地了解,不仅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建树,恐怕就连自称“传统”医学的资格都没有了。
    此外,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传统医学仅仅是整个医学的一部分,传统医学必须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之前和结合之时,对于传统医学,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或者选择怎样的方法进行结合呢?

    Ⅱ.几种医学的概念―TEBM和TEBA
    现代医学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循证医学,在此我们不妨借鉴“循证”的概念,设想几种医学:
    1.EBM(Evidence 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根据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具有充分临床证据的医学。
    2.EBA(Evidence Based Acupuncture):循证针灸医学,引入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具有充分临床证据的针灸医学。
    3.TEBM(Traditional Evidence Based Medicine):传统循证医学,用文献考证的方法(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目录学等)仔细考察历代文献,了解历代文献的真意,保持传统医学自我同一性,以文献考证为根据的医学。
    4.TEBA(Traditional Evidence Based Acupuncture):传统循证针灸医学。
    针灸,属于传统医学,我们要开拓出针灸的循证医学(EBM),姑且称之为TEBA。运用现代在不同的领域都具有合理性,与现代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什么的)也不冲突。


    Ⅲ.以腰眼为例,运用TEBA的方法
    2006年秋天“Meeting on Development of WHO Standard Acupuncture Point Locations ; Tsukuba Meeting (WHO国际经穴部位标准化会议;筑波会议)”确定了361个穴的部位。
目前WHO只制定了奇穴穴名标准,没有制定奇穴的部位和主治标准。虽然WHO多次召开经穴部位标准化会议,但也没有讨论奇穴部位标准。
    第一、我们用TEBA的方法,对腰眼穴文献进行收集。从主要的文献摘录出“腰眼”和与“腰眼”同意的词(例如“腰中”、“腰目”等),明确历史上的变化、分歧点。
    第二、对于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
    第三、检讨穴位的名称、部位、主治的关系,然后明确出来这个奇穴所有的特性。
    第四、建议继续研究的题目。

    Ⅳ. “腰眼(Ex-B7)”的名称、部位、主治之检讨
    1) “腰眼”部位的检讨
 《灵枢》、《素问》没有“腰眼”“腰目”的条目,只有“腰中”、“腰髁”。
《素问・长刺节论篇》:“刺腰髁骨间”,王冰注:“腰髁骨者,腰房侠脊,平立陷者中,按之有骨处也”,《刺腰痛论篇》:“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王冰注:“侠脊两傍腰髁之下,各有胂肉陇起”。《说文解字》:“胂,夹脊肉也”。
    《灵枢・经别篇》:“足太阳之正…下尻五寸,别入于肛”,“肛门之上方5寸”附近就是“尻”,根据日本•丹波元胤《体雅》的解释是“腰下通谓之尻”。
    《灵枢・经脉》:“足太阳之脉…其直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十四经发挥》滑寿注:“腰髁,即腰监骨。…自十六椎节而下为腰监骨,挟脊附着之处。其十七至二十凡四椎,为腰监骨所揜附,而八窌穴则挟脊第一二空云云也。”,所说的“腰监骨”就指解剖学上的“髂嵴”。根据《体雅》:“侠脊両傍棱起者,髁骨也”,以“腰髁”为解剖学上的“髂后上棘”。
 《甲乙经•卷三》有从《明堂孔穴》来的条文,有“腰髁”1例、“腰中”2例。
上窌,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侠脊,陷者中。足太阳、少阳之络。
    京门,肾募也。一名气府,一名气俞。在监骨下,腰中,侠脊,季肋本。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根据《医心方・孔穴主治法》改正)
    “腰髁”就指“髂后上棘”的话,上窌穴位于“髂后上棘的下方1寸”,参看《千金方・秘涩》:“在腰目下三寸,侠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计八穴,故名八窌” ,以上窌为腰髁之下1寸,以下次窌, 中窌各一寸下去,以下窌为腰髁之下4寸。像眼睛凹陷的部位,“髁(=骨块)”状物,除了“腰髁”以外,没有其他更适合的部位。
 《医心方・妊妇脉图月禁法》引用《产经》:“右肾脉…又募二穴,在腰目中,季肋本,侠脊,腴肉前,宛宛中,名京门”。根据《说文解字》的“腴,腹下肥也”, “腴肉”是误写,正确的是“胂肉”,意思是“腰背筋膜”,“胂肉前”指“外方”的意思。
    《素问・长刺节论篇》王冰注有“髂为腰骨”,根据沈彤《释骨》“两髁旁临两股者,曰监骨,曰大骨,曰髂”,“髂”和“监骨”是同一部位,“腰骨”就指解剖学上的“髂嵴”。
    所以,京门穴的“监骨下”就是“髂嵴的下边”,京门穴的位置应该解释“位于髂嵴的下边,挟仙骨,就在腰中髂后上棘(腰目)及腰背筋膜外方(胂肉前)的陷凹部,从第12肋骨的根部(=季肋本。就是脊柱起立筋外缘)所作的垂线相交之处”。
 《肘后方・治卒患腰胁痛诸方》现存文献中首次出现“腰眼”穴名,但只有穴名和主治,没有位置的记载。
    “治肾腰痛…又方,灸腰眼中,七壮。肾腰者,犹如反腰,忽转而倇之。”从主治来看,比较近的是《千金方・腰痛》:“腰痛…灸腰目窌,七壮。在尻上约左右,是。”还有《医心方・治卒腰痛方》所引《小品方》:“灸腰痛法…灸腰目,小邪在尻上左右隐处,是也。”,这三种文献所记类似,当有共同的依据。 “尻上约左右”、“尻上左右隐处”的表现指两个领域境界接出来的陷凹部,跟《素问》的部位也很近。《小品方》的“小邪”的意思就指从髂后上棘“少为偏离”的地方。
    《千金方》的“八窌”的位置,从正中“2寸外方(侠脊相去四寸)”离开,根据《灵枢・骨度》“腰围四尺二寸”换算,在上方3寸的 “腰目”,从“髂后上棘”稍微偏离到外侧。这是跟《明堂孔穴》的“京门”的位置一致。《蛤蟆经・随月生毁避灸判法》也有“腰目”,图像上也就是“髂后上棘”附近。

    2) “腰眼”主治的展开
 《千金方・消渇》;“消渇,小便数”的又方有两种记载,就是“灸当脊梁中央解间一处,与腰目上灸两处,凡三处”及“灸腰目,在肾输下三寸,亦侠脊骨两傍各一寸半,左右以指按取。”从WHO《经穴部位》标准来看,这位于“BL25(大肠俞)”附近,跟上面叙述的“腰眼”明显地不同,要看做同名异穴。
 《医说・针灸篇》为“瘵疾”的治疗,在“腰上两傍微陷处”施灸,这是“针灸家谓之腰眼”。《医学入门・治病奇穴》也有同样的记载,但“腰上有两陷可见”,穴名叫“鬼眼”,记载有些不同。主治有两个,“痨蛊” 和“痨虫”。
 《类经图翼・奇俞类集》所写的“腰眼”,其部位是“两腰眼宛宛中”或“腰间两旁,自有微陷可见”,主治“诸劳瘵”或“传尸痨瘵”,内容是跟《医说》、《医学入门》一样。日本的《经穴汇解・奇穴部》也基本上沿袭这个记载。
 日本,17世纪末的冈本一抱《针灸阿是要穴》对于腰眼提出新的见解。做为“腰眼”的别名举“癸亥”,这是根据《医说》“当以癸亥夜二更”,但部位有差异, “在腰十五六椎左右宛宛凹陷处,此即腰眼穴也”“按此在足太阳膀胱经的二行三行之间,大概,在第十六椎左右边。然而有人在十七椎旁边,根据个人的肥瘦都不同。”,根据《千金方》的“肾输下三寸”,离正中“膀胱经二行三行之间”的概率很高,大概根据《千金方・秘涩》的记载。
 《经穴汇解・奇穴部》和《孔穴类聚》都受到《阿是要穴》的影响,当“第十六•七椎两边背部二行三行之间、宛宛凹陷处”。《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则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间各旁开3.5~4寸之凹陷处”,主治:“虚弱羸瘦、肺结核、血凝气滞、气管炎、睾丸炎、腰神经痛。一说主痨病、腰痛、妇科病、消渇、梅毒、劳虫、下腹疾患。”,比《孔穴类聚》的主治更多。

    Ⅴ.结语
    综之,关于“腰眼”及“腰目”,比较历代文献的结果,如下:
    ①有叫做 “腰眼(《肘后方》:没有部位)”,“腰目窌(《千金方》:尻上约左右)”,“腰目(《医心方》所引《小品方》:尻上左右隐处)》的穴位,主治是“腰痛”。部位在“正中外方2寸,髂后上棘外方凹陷处”,跟《明堂孔穴》由来的“京门”一致。
    ②又有叫做 “腰目(《千金方》)”“腰目窌(《孔穴类聚》)”的穴位,主治是“消渇”,部位在“大肠俞付近(在肾输下三寸,亦侠脊骨两傍各一寸半,左右以指按取) ”。
    ③ 又有叫做“腰眼(《医说》)”“鬼眼(《医学入门》:腰上有两陷可见)” 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