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建立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促针灸国际化

作者:刘保延 来源:信息部 点击:4892次 更新:2019-04-06
  

  针灸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已被183个国家所认同,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医学方法之一。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教授做客新华网“中国针灸人物志”系列访谈,畅聊小小银针如何撬动全球健康梦。

精彩观点

 中医针灸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如何? 

 针灸已真正走向国际,成为世界的针灸 

针灸已真正走向国际,成为世界的针灸

  针灸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针灸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被广泛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也显示,针灸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医学方法之一。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以说,针灸已真正走向了国际,成为世界的针灸。

  针灸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关键在于安全、有效,特别是很多疾病在没有其他有效治疗方法的时候,针灸可能还会起作用。针灸最初主要用于治疗痛症,现在已经被用于到很多疾病,比如癌症的辅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皮肤疾病治疗、儿科和妇科疾病治疗等。

  近些年,在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我们团队组织全国30多个单位共同开展了针灸治疗三种疾病的临床研究,分别是难治性的功能性便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目前已有两篇文章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上发表。

  2016年,我们在美国《内科学年鉴》发表文章,指出用电针方法治疗难治性的功能性便秘有很好的效果。2017年,我们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文章,介绍了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减少漏尿量的随机性试验。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升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基础,而且是很好的开端。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简称世界针联)创立于1987年,经过30多年发展,已从原来的50多个团体会员发展到210多个团体会员。回顾走过的数十年,我认为主要有四大变化:第一,最初的团体成员以个体诊所为主,近年来已经有很多高校、大型医疗机构加入进来,说明针灸的发展已经迈向更高层次;第二,更多国家有了针灸立法,很多人也向我们寻求建议,为此,世界针联成立了有关中医药和针灸立法的研究机构或工作委员会来推动相关事宜;第三,针灸科研工作得到更多关注,国外有很多知名研究机构都参与进来;第四,各国政府,包括中国在内都更加关注传统医学、针灸的发展,说明针灸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已经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这对于推动针灸事业长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推动针灸进一步发展? 

 提升学术地位,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更大范围发挥针灸优势 

提升学术地位,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更大范围发挥针灸优势

  “是药三分毒”,所以中医特别强调“一针、二灸、三吃药”。针灸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这是因为针灸作用在人体的穴位、经络上,人体自身调节潜力巨大,针灸正是通过刺激穴位、经络来影响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针灸的另一个特点是副作用较小,即便扎针效果不明显,也不太可能扎出别的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当前,国人的健康理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人们不仅要治病,还要不得病,还想要过得心情舒畅、身体不疲劳、精神状态好。针灸对于养生、保健、“治未病”的意义重大,只要能运用好、发扬好,对于建设健康中国会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拍打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或刮痧等等都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方面,针灸也扮演了“排头兵”的角色。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针灸的“走出去”也极大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药物开发难度逐渐增加,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将愈发被医学界和广大社会所重视。

  但在针灸更加深入地走向国际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针灸的学术地位仍需提高。针灸目前属于二级学科,导致很多资源无法汇集,大大制约了针灸的发展,希望未来能提升为一级学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针对提升针灸的学术地位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通过大家的共同推动,促进针灸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其学科地位尽快对等起来。

 现代科技如何与针灸有效结合? 

 现代科技有助于发挥针灸内涵和潜能 

现代科技有助于发挥针灸内涵和潜能

  针灸在国际上受认可程度比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安全和有效性,而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更好地研究。针灸有如此好的疗效,我们应该找出更详实的证据来证明,这是推动针灸以及中医发展必须要做的工作。鼓励大家把现在的科学技术、方法与针灸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来证明针灸的效果。

  针灸的最基本要素有两个:刺激的部位和刺激的方法。针刺在哪个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角度、力度、深浅等)会产生什么特殊的作用,我们在上千年的探索过程中有了一些经验和总结,但目前来看仍然不够,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来证明。同时,针灸理论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扩大,刺激方式的不断丰富(如声、光、电等也可作为刺激手段),也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理论研究,充分发挥针灸乃至中医的内涵和潜能。

  在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及世界针联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包括20多种针灸的技术操作规范,同时建立了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和临床数据收集管理及登记注册平台,将针灸研究规范化,逐渐建立起针灸标准化体系、临床研究规范和人才队伍。

 如何建立针灸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建立真实世界个体化疗效评价与专病专方随机对照验证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建立真实世界个体化疗效评价与专病专方随机对照验证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疗效评价一直是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是个体化的治疗,强调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每一次治疗都是变化的。而现代的疗效评价体系核心是将干预因素固定后对比研究疗效,与中医的个体化方式相矛盾,因此中医一直很难融入现代的疗效评价体系,成为了制约中医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医的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个体化治疗,一种是专病专方模式。个体化治疗比较复杂,需要采用全样本、混杂的大数据的方式来逐渐确定疗效,即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专病专方是采用固定的治疗方案,便于用随机对照实验进行验证,国际权威医学杂志也发表过我们的研究成果。

  我们希望将个体化治疗与随机对照实验有机结合,建立符合针灸自身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疗效评价虽然是限制中医发展的一大瓶颈,但现在已经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近年来,我们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做了很多关于针灸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人为核心的评价思路:不对单一干预因素进行固定,而评价接受治疗的人,找出有效人群,发现一些固定的治疗方案,例如,如果发现刺激某一穴位对某一病症明显有效,再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式去验证这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