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中医筋骨三针法与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342次 更新:2018-08-31
  

吴汉卿1,吴军瑞1,1  吴军尚1,傅立新2 ,赵帅3, 王慧3,  邓忠明3,刘宜军4,胡斌4,卿鹏4

(1.北京世针联中医微创针法研究院,1000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000 3.广东省中医院;510000   4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00 )

摘要:中医筋骨三针法是吴汉卿教授经过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在中国传统九针基础上,结合了针挑疗法、运动疗法与太极针法等临床疗法,进一步研究发明的中医微创针法,其理论基础是根据中医筋经学说、软组织筋膜、解剖学、生物学及病理学创新的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新学说,这一学说的主要纲领是[1]“经筋走行,结于骨峰,骨突筋结,动静交融;骨突侧方,血管神经;关节骨突,三点相应;筋膜肌肉,三角平衡;经筋结节,软伤疼痛;针法松解,筋结为宗”。

Innovative Academic Ideas on Physique 3-Needle Therapy of TCM and Myofascial Power Zone of 14 Aponeurotic Channels

Wu Junrui 1, Wu Hanqing 1 ,Fu Lixin 2, Zhao Shuai3,Wu Junshang 1 ,Wang Huimin3, Deng Zhongming 3 ,Liu Yijun4, Hu Bin 4 Peng Qing4

(1.Beijing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minimally invasive acupuncture, 100000, 2.;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3000003.Guangdo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5100004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rd;450000)

Abstract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is Professor Wu Hanqing after three and thirty years of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a nine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needle pricking therapy, exercise therapy and acupuncture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aiji, minimally invasive acupuncture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invention,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s reinforced by according to TCM theory, soft tissue fascia, anatomy, biology and innovation fourteen the muscle fascia and pathological dynamic zone theory, the main program of this doctrine is [1]"reinforced by walking, on peak bone, bone tendon junction, bone protrusion and lateral movement combination; vascular nerve; joint bone protrusion, three corresponding; fascia muscle, tendon nodules, triangular balance; soft wound pain; acupuncture lysis, The tendon is tied. "

1.中医筋骨三针疗法的主要特点

中医筋骨三针疗法主要用于骨伤病、疼痛病及软伤病,在治疗脊柱相关病、中风偏瘫后遗症、临床疑难病方面具有见效快、作用强、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

1.1针具创新

中医筋骨三针法采用两种筋骨针:

        

        微型筋骨针针具                           巨型筋骨针针具  

微型筋骨针,针体细、创伤小、对患者刺激量少,无痛苦。治疗时按筋骨三针法定位,采用无痛快速进针,主要适用于筋伤病变,如肌筋膜炎、颈椎病、肩周炎、腰三横突综合征腰腿痛、腱鞘炎、四肢麻木症、中风后遗症、中风失语后遗症临床疑难症;美容、除皱、祛斑、减肥等。

       巨型筋骨针:针体较粗,松解力度大。主要适用于骨伤病变,如颈椎术后综合征、腰椎术后综合征、外伤后遗症、广泛的肌筋膜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神经卡压综合征等骨伤科疑难病。

      筋骨针的作用在于将传统针法与现代医学的刀法有机结合,即有针灸疏通经络、调整内脏、平衡阴阳的功能,又具微创针法松解筋膜、分离粘连的作用。

1.2.针法创新

       吴汉卿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潜心研究,将传统中医针法与西医刀法有机结合,如将白虎摇头的针刺补泻手法创新为筋膜旋转分离法;青龙摆尾的针刺补泻手法创新为筋膜弹拨分离法;苍龟探穴的针刺补泻手法创新为筋膜切割分离法;太极针法创新为筋膜扇形分离法;传统挑法创新为经筋飞挑法;刺络放血法创新为末端筋膜叩刺法等。

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部位,可灵活运用不同的针法。如筋膜扇形分离法、筋膜弹割分离法、筋膜弹拨分离法、双手针法、骨膜交叉叩刺法、经筋飞挑法等十大针法,在治疗筋骨伤病及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确切疗效。

2.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的提出

     《灵枢·经筋》最早记载了十二经筋系统,包括循行、病候、病名,并提出“以知为度,以痛为输”的治疗原则和“燔针劫刺”的治疗方法。吴汉卿教授、根据传统经筋学说、软组织筋膜解剖学、生物力学、病理学等理论,提出了“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学术见解。他认为:人体经筋系统是由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构成,十四经经筋肌筋膜构成了一个动力区带,这个动力区带是由软组织肌筋膜与关节骨突筋结应力点构成的。经筋扩大了传统经络的分布线路,而肌筋膜动力区带牵动人体关节屈伸活动,固定骨骼稳定,以保持人体运动系统的正常功能。

      手三阳经筋动力区带,是手背部伸指肌腱及筋膜所构成的三条动力区带;手三阴经筋动力区带,是手掌部屈指肌腱及筋膜所构成的三条动力区带。手三阳与手三阴经筋肌筋膜区带构成了人体的上肢伸屈活动功能。

足三阳经筋动力区带,是足背部及下肢后外侧伸指肌腱及筋膜所构成的三条动力区带;足三阴经筋动力区带,是足掌部及下肢内侧屈指肌腱及筋膜所构成的三条动力区带。足三阳与足三阴经筋肌筋膜区带构成了人体的下肢伸屈活动功能及传导功能。

      任脉肌筋膜区带,是位于胸腹前方的动力区带,维系胸腹部正常的功能活动,调整人体内脏;督脉肌筋膜区带,是位于脊背部的动力区带,由脊背部的韧带、筋膜构成,维系着人体脊背部的动态平衡及传导功能。因此手足三阳、手足三阴经筋区带及任督肌筋膜动力区带,共同构成人体的“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

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与传统十二经筋是有本质的不同。十二经筋腧穴是抽象的经络线,针法治疗时按经络腧穴进针。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及筋结点是看的见、摸的着的筋骨针治疗体系,是按关节周围规律的筋结点进行松解分离,具有确切疗效。


2.1.手三阳经筋动力区带

QQ截图20180831160129.png

手三阳与足太阳经筋区带图

       起于手指背侧末端骨突点,沿上肢背侧伸指肌筋膜动力区带上行,结于腕、肘、肩背关节骨突筋结点,分别构成手阳关三针、腕阳关三针、肘阳关三针、肩阳关三针等;续循经上行于肩项部筋膜区,最终止于头面部鼻旁、额角筋膜区的经筋结点。

手三阳经筋动力区带主要作用:治疗上肢病、软伤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颈椎病、中风后遗症、末梢神经系统疾病等。        

2.2.手三阴经筋动力区带

QQ截图20180831160050.png

手三阴与足三阴经筋区带图


       起于手指掌侧末端骨突点,沿上肢掌侧屈指肌筋膜动力区带上行,结于腕、肘、肩前关节骨突筋结点,构成腕阴关三针、肘阴关三针等;续循经上行于胸腹部筋膜区,最终止于胸腹季肋筋膜区。

手三阴经筋动力区带主要作用:治疗胸腔病、咽喉病、上臂前臂痛、胸肋筋膜疼痛等。

2.3.足三阳经筋动力区带

       起于足趾背侧末端筋膜结点,沿下肢后外侧伸趾肌筋膜动力区带上行,结于踝、膝、髋背侧关节骨突筋结点,构成足阳关三针、踝阳关三针、膝阳关三针,续循行经于背部脊柱侧方骨突筋结点,构成了腰阳关三针、胸阳关三针、颈阳关三针、枕阳关三针;上行于头顶筋膜区,构成了顶阳关三针;部分终止于头面部鼻旁、鬓角筋膜区。

      足三阳经筋动力区带主要作用:治疗下肢病、软伤病、运动病、中风后遗症、坐骨神经痛、腰椎病、腰背部疼痛等。

2.4.足三阴经筋动力区带

       起于足趾末端、足底部经筋点,沿下肢内侧方屈趾肌筋膜动力区带上行,结于踝、膝、髋背侧关节骨突筋结点,构成踝阴关三针、膝阴关三针;续循经上行,结于股内侧骨突点,上行于胸腹部侧方骨突筋结点;构成了腹阴关三针、胸阴关三针,颈阴关三针等;部分终止于胸部季肋筋膜区。

足三阴经筋动力区带主要作用:治疗腹部病变、生殖系统病变、腹前筋膜区疼痛等。

5.任脉经筋动力区带

       起于小腹内胞宫,下络会阴经筋区带筋膜结节点,经过腹下筋膜区耻骨筋结点,沿腹直肌筋膜动力区带上行,结交于胸腹筋膜交汇处剑突筋膜筋结点,续沿胸前筋膜区带上行,交于胸上颈胸筋膜动静交汇筋结点,上行于颈前筋膜区,止于任脉经筋区带筋结点。

      任脉经筋动力区带主要作用:治疗胸腹部疼痛、生殖病、胃肠病、胸肋痛、胸前筋膜区疼痛。

6.督脉经筋动力区带

      与任脉经筋区带同起于小腹内胞宫,下络会阴经筋区带筋膜结节点,沿骶尾骨筋膜区上行,结交于腰骶筋膜点,续上行于脊柱棘突关节囊筋膜区,构成腰阳关三针、胸阳关三针、颈阳关三针、枕阳关三针等,再沿枕部筋膜区上行于头顶筋膜区,下行于面部鼻旁筋膜区,终点止于任督脉经筋区带交汇点。

      督脉经筋动力区带主要的作用:治疗背部筋膜疼痛、脊背痛、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脊柱相关病等。

3. 十四经筋动力区带治疗点

     《黄帝内经》关于筋结论述:“结者皆痛,以痛为腧”。传统中医筋伤学所提到的“筋结症”点与现代软组织病理学的损伤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定位点也是中医微创技术常用的治疗点。吴汉卿教授总结出十四经筋动力区带治疗纲领是:“经筋走行,结于骨峰,骨突筋结,动静交融;骨突侧方,血管神经;关节骨突,三点相应;筋膜肌肉,三角平衡;经筋结节,软伤疼痛;针法松解,筋结为宗”,并归纳出筋骨三针定位法,介绍如下:


1.手三阳经筋动力区带治疗点:手阳关三针、腕阳关三针、肘阳关三针、肩阳关三针等;

2.手三阴经筋动力区带治疗点:腕阴关三针、肘阴关三针等;

3.足三阳经筋动力区带:足阳关三针、踝阳关三针、膝阳关三针、腰阳关三针、胸阳关三针、颈阳关三针、枕阳关三针、顶阳关三针等;

4.足三阴经筋动力区带:踝阴关三针、膝阴关三针、腹阴关三针、胸阴关三针,颈阴关三针等;

5.任脉肌经筋区带:腹阴关三针、胸阴关三针、颈阴关三针等;

6.督脉肌经筋区带:腰阳关三针、胸阳关三针、颈阳关三针等。


四、小结

      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及筋结治疗点,是由软组织肌筋膜动力区带与关节骨突筋结应力点构成的新的治疗体系。人体经筋系统是由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肌筋膜动力区带,与骨突肌腱附着处所形成的筋结应力点,共同构成的人体肌肉筋膜动力区带。经筋区带扩大了传统经络的分布线路,通过肌筋膜动力区带,牵动人体关节屈伸活动,固定骨骼稳定,以保持人体运动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又与传统十二经筋是有本质的不同,十二经筋腧穴是抽象的经络线,针法治疗时按经络腧穴进针,吴汉卿教授创新的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及筋结点是看到见、摸的着的针法治疗体系,是按关节周围规律的筋结点进行松解分离,因此具有确切疗效。

       十四经筋肌筋膜动力区带与中医筋骨三针法是吴汉卿教授经过三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和大量的人体标本解剖研究,根据中医筋经学说、现代软组织损伤学、人体生物学及病理学等理论,总结出治疗理论与新方法。其具有三点定位、交叉选穴、松解调整、对应平衡、针法灵活、疗效确切、易于掌握等特点。既有微创针刀松解筋结、分离粘连、减压镇痛作用,又具有传统针灸补法泻法、留针候气、疏通经络、调整内脏、平衡阴阳的功能。九种不同针具配合十种常用针法,治疗各种骨伤病、疼痛病及软伤病,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治愈率高的优点,值得同道们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汉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系列教材:中医筋骨三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13

[1] 程莘农.中国针灸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04

[2] 石学敏.石学敏针灸全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张缙.针灸大成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

[4] 吴汉卿.筋骨三针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卫生出版社,2010,08.

[5] 吴汉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系列教材:水针刀微创技术.骨筋伤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

[6] 吴汉卿.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卫生出版社,2011,11.

[7] 吴汉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系列教材:中医筋骨三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