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基于现代文献对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539次 更新:2018-08-29
  

闫 冰1,王富春*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

摘要:本研究收集、整理近现代文献中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用药处方,并通过人工和电子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用药类型规律特点,进而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用药经验,为阐明穴位贴敷临床用药思想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学;哮喘;穴位贴敷;处方;规律

Analysis of Medication Regularity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for Adult Asthma Based on Modern Literature

 Bing Yan1, Fuchun Wang*

(1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This study collected the prescription of acupoint sticking therapy in modern literature in adult bronchial asthma, and throughed the combination of manual and electronic retrieval methods, analysised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ste, meridian, the character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CM inheritance auxiliary platform system software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 based on Apriori algorithm,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ing for unsupervised dat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analysis, prescription drug prescription between the law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bronchial asthma medication experience,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that acupoint application of thought.

Keywords: acupuncture, asthma, acupoint application, prescription, regularity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以及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1]。全世界大约3亿人患病[2],成人的患病率为3%-6%,其发病率显著增加[3]。祖国医学认为哮喘是痰饮久伏阻塞气道,宣降失常而为病。穴位敷贴能够通过穴位皮肤吸收中药来达到化痰、降气、平喘的作用,治疗哮喘。现代诸多医家[4-8]对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本文将从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用药规律方面进一步研究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检索。电子检索中文数据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1979-)、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1989-)、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1998-)、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9-),各库交叉检索,检索时间均截至2017年2月1日,检索后不能获取全文的文献通过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手工检索纸质文献获取。

1.2检索策略

1.2.1关键词:

     “哮喘”、“穴位敷贴”、“穴位贴敷”、“穴位敷帖”、“穴位帖敷”、“腧穴敷贴”、“膏药”、“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伏九灸”、“三伏贴”、“贴敷”、“敷贴”。

1.2.2检索式:

      #1哮喘;

     #2穴位敷贴;#3穴位贴敷;#4穴位敷帖;#5穴位帖敷;#6腧穴敷贴;#7膏药;#8冬病夏治;#9夏病冬治;#10伏九灸;#11三伏贴;#12贴敷;#13敷贴;

#14 #2 OR #3 OR #4 OR #5 OR #6 OR #7 OR #8 OR #9 OR #10 OR #11 OR #12 OR #13。

#1 AND #14

1.3文献筛选

1.3.1纳入标准

       ①文献研究以穴位贴敷为主要干预手段;②纳入RCT及观察性研究较大病例数等临床研究文献;③研究对象所患疾病符合相应疾病诊断标准;④有明确结局指标;⑤原始资料为已公开发表的文献。

1.3.2排除标准

      ①穴位贴敷联合其他疗法;②红外线、磁片等非药物穴位贴敷研究;③不同选穴组方研究;④研究不同时机、不同证型、不同药物之间比较的穴位贴敷试验;⑤没有明确描述药物、药物配比及剂量的文献;⑥数据统计不完整;⑦只针对哮喘中某一证型的研究;⑧非成人型支气管哮喘类型的临床研究文献。

1.4 数据处理

1.4.1数据的资料提取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检索,分3步:①初筛:根据文献篇名及摘要进行初筛;②二筛: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阅读全文,排除不合格文献;③确定选用文献。对存在分歧的文献通过讨论方法解决,若数据缺失,尽可能与文献作者联系获取相关信息。

1.4.2数据的规范化 

       规范文献信息,内容包括作者、书名、疾病名称。录入时疾病用词统一参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9]。对文献中同一味中药但是采用了不同名称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所载予以规范。所有药物的性味、归经、类型划分的确定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0]进行规范,次则参照《中药学》[11]所载。如“白芥子”改为“芥子”、“元胡”改为“延胡索”等。

1.4.3统计方法

       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电子表格软件分类统计文献中穴位贴敷处方药物出现的频次、归经、性、味及类型,进行用药规律分析。采用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筛选后处方录入,由双人负责数据审核,以确保数据准确性,为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通过软件中“数据分析”模块中的“方剂分析”功能,进行用药组方规律分析。

2 结果

2.1文献基本情况

      最终确定10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提取穴位贴敷用药处方113个,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QQ截图20180829114310.png

2.2用药处方分析

      经统计,113个用药处方中共涉及96味中药。分别从药物频次、药物所属性、味、归经、类型频次、方剂组方规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2.1药物频次分析

       将出现药物进行频次统计,依据频次数递减排序,使用频次在10以上药物有10味。(见图2)。

       图2 处方中药物频次>10条件下药物频次统计图


2.1.2药物所属性、味频次分析

将近现代文献中穴位敷贴主治成人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按所属性、味归类,其选用药物的性、味频次依据频次总数分布如下。(见图3、图4)。

QQ截图20180829114416.png

2.1.3药物所属经脉频次分析

       将近现代文献中穴位敷贴主治哮喘的药物按所属经脉归类,共涉及10条经脉,统计每条经脉的总频次,依据频次总数递减排序。见图5)。


图5 药物所属经脉频次统计图    


2.1.4药物所属类型频次分析

将近现代文献中穴位敷贴主治哮喘按所属药物类型归类,共涉及16种类型中药,依据频次总数递减排序。(见图6)。


图6 药物所属类型频次统计图


2.1.5基于关联规则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关联规则,将近现代文献113个用药处方的用药模式进行频次统计,依据频次数递减排序,使用频次在20以上(支持度=20)药物有18种,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递减排序(见表1),分析所得药对的用药关联规则,并进行关联网络展示(见图7、图8)。

QQ截图20180829114527.png

QQ截图20180829114610.png

QQ截图20180829114615.png

2.1.6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依据方剂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方剂中两两药物间的关联度,关联度系数0.015以上的药对列表如下(见表2)


QQ截图20180829114704.png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按照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味药核心组合(见表3)。

QQ截图20180829114747.png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将24组核心组合进一步聚类,得到5个新处方(见表4)

QQ截图20180829114813.png

3 讨论

3.1用药规律分析

       哮喘为中医肺系疾病,故药物类型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为主,这些药物多具有解表、清热、活血、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哮喘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12]。“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心气不足,血脉不充,则会导致血行不畅,瘀阻肺脉,故肺失宣肃,可见喘咳等症状。因此,从药物归经上看,临床运用药物选择上与肾经、心经、脾经、肺经关系较为密切。从药物性味上看,苦能泄热,清肺经热毒;甘有补虚,和中,润肺等功效;辛能行能散,以散外感风邪、止咳平喘之功效。仅从药物及所用选用介质出现频次看,临床治疗上形成了以白芥子为君,细辛为臣,甘遂、延胡索为佐,生姜汁为使的规律。

3.2组方规律分析

       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常用用药模式主要有11种,分别为“芥子,细辛”、“芥子,甘遂”、“细辛,甘遂”、“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芥子”、“延胡索,细辛”、“延胡索,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延胡索,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甘遂”、“延胡索,芥子,细辛,甘遂”。方剂用药组合中形成了以延胡索、芥子、细辛、甘遂这四味药相互组合的用药模式,四味药均为攻化痰水之要药,符合治疗哮喘的中医临床经验。经过聚类算法分析,发现新药对包括“甘遂,夏枯草”、“甘遂,斑蝥”、“丁香,草乌”、“丁香,巴戟天”、“丁香,砒石”、“延胡索,地龙”等。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得出新处方5个,即“肉桂,淫羊藿,山药,甘草”、“川芎,冰片,麻黄,淫羊藿”、“紫苏子,鱼腥草,桑白皮,葶苈子,柴胡,斑蝥”、“芥子,甘遂,延胡索,胡椒”、“芥子,细辛,斑蝥,地龙,夏枯草”,这些新的药对核心组合和用药新处方将为临床穴位贴敷用药处方的深入挖掘层面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我们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其疗效和作用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穴位敷贴治疗哮喘药物主要形成了以白芥子为君,细辛为臣,甘遂、延胡索为佐,生姜汁为使的规律。药性多呈现温、寒,药味多归辛、苦、甘味的特点。本文将为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用药标准化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穴位敷贴用药处方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笔者认为,本研究用药处方规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关联规则和聚类研究得到的处方规则、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等还需进一步临床验证,数据挖掘方法亦有其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结合中医理论与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应多开展对穴位贴敷治疗哮喘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实验,以期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版)[J].中华结合和呼吸杂志,2016,39(9):1-24.

[2] 张建华.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4(23):241.

[3] 刘春涛.哮喘管理和预防袖珍指南(2006年修订版)—根据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2(6):148.

[4] 张天生.药物贴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0.

[5] 王富春,赵树明.一贴一敷小妙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

[6] 田从豁,彭东青.中国贴敷治疗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5.

[7] 谭红,卢详之,田思胜.外敷偏方(第二版)[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

[8] 王富春,李铁.跟名师学穴位敷贴[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8.

[9] 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S].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11]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

[12] 范欣生.呼吸系统疾病良方精讲[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