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三焦气化失常与睡眠障碍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741次 更新:2018-08-22
  

梁 跃,韩希福,潘 攀,王 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针推骨伤学院 廊坊 065001)

摘要:韩景献教授梳理了“三焦气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把三焦气化与衰老联系起来,提出“三焦气化说”,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是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并由此创立治疗多种老年病的“三焦针法”(即“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本文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解析三焦气化与睡眠、三焦气化失常与睡眠障碍的联系,探讨睡眠障碍的形成机理,以期进一步探析“三焦针法”对睡眠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三焦气化;睡眠障碍;三焦针法;理论研究

       睡眠障碍是指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中不能进行正常的睡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后无恢复感,可引起躯体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感[1]。CCMD-3将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定义为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的异常情况,如睡行症、夜惊、梦魇等[2]。

        睡眠障碍随增龄而增加,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人中睡眠障碍的现患率为30-40%,有的甚至高达90%,65岁以上老年人中57%有睡眠障碍。[3,4] 笔者导师韩景献教授整理了历代医家有关“三焦学说”及“三焦气化”的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及现代实验研究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资料,梳理了“三焦气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三焦本质及作用机理探讨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研究总结了三焦本质和“三焦气化”的理论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把三焦气化与衰老联系起来,提出“三焦气化说”。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中西医对衰老的认识,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认为三焦气化失常是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并由此创立“三焦针法”(即“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并就该针法对于老年期痴呆、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疗效、治病机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本文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解析三焦气化与睡眠、三焦气化失常与睡眠障碍的联系,探讨睡眠障碍的形成机理,以期进一步探析“三焦针法”对睡眠的调整作用。

1 三焦气化与睡眠

1.1  中医睡眠学说与三焦气化

       中医学对睡眠机理的认识,文献著述极为丰富,学术观点颇多。中医学对睡眠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灵枢·口问》中:“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历代医家对睡眠理论的系统总结,共同组成了独特的中医睡眠理论体系。传统中医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主导,营卫之气的阴阳出入为枢机,五脏藏精化气为基础的整体生理过程。而现代中医则将 “脑”与失眠联系起来,认为脑主宰生命活动与失眠,脑统司五脏之神志与失眠。睡眠与失眠的关键在于五脏之神是否守舍,脑神是否安宁[5]。主要的睡眠学说有阴阳睡眠说、卫气运行睡眠说、神主睡眠说、五脏睡眠说。正常睡眠是阳入于阴的生理状态,其生理基础主要包括六大方面:阴阳消长顺乎节律、营卫之行不失其常、阴阳跷脉经气平顺、五脏之气平和有制、气血盛实充养有源、七情制化无失其度[6]。

       韩师的三焦气化说认为:三焦是气血津液精升降出入的通道;是气血津液精生化之所;三焦气化把五脏六腑联系在一起,是生命活动之本。三焦气化是诸气化生之本;上焦气化化生宗气,与肺关系密切;中焦气化化生营卫之气,与脾胃关系密切;下焦气化化生元气,与肾的关系密切;在三焦气化主司诸气化生、转化关乎脑髓与脑神,为精气神互化的关键;五脏通过三焦气化相联系,上、中、下焦气化相济是诸气化生的关键。三焦作为气化之总司,总领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7,8]。《中藏经》曰:“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过于此也。”五脏六腑通过三焦气化联系在一起。五脏除了以五行所属派生的相生相克关系之外,气化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气化作为生命活动的标志贯穿于生命始终,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机体内部阴阳消长转化的矛盾运动,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而气化的主要场所在三焦,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气机与气化二者统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另外,三焦气化反映中医神志整体观,精气神及脑神赖三焦气化的气机而各就其所;脑神的整体神志观通过三焦气化体现,脑神的作用通过三焦气化来实现。[9]可见,三焦气化说与中医各种睡眠说都有互通之处,三焦气化与睡眠活动密切相关。

1.2 现代医学对睡眠机理的认识与三焦形质假说

       目前人类对睡眠生化机制的认识仍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睡眠机制的研究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临床和医学范围。研究认为海马神经元、杏仁核( BLA)神经元、腹外侧视前区(VLPO)神经元、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神经

元、下丘脑背内侧核以及中缝背核5-HT能神经元等都是与睡眠机制有关的中枢神经结构[10]。海马与中缝核、杏仁核、蓝斑、丘脑、下丘脑等调节睡眠的神经结构间有着复杂的纤维联系。三焦实质迄今为止尚无统一定论。同门蔡潘博士结合现代医学,根据中医学对三焦形态及功能的描述,分析三焦与内脏神经系统的联系,提出三焦实质或为内脏神经系统的假说,并推测三焦的高级部分可能是内脏神经系统中枢部的脑内部分,包括部分的额叶、边缘叶、下丘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其中额叶和边缘叶属大脑皮层,是内脏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11],而这些都是与睡眠机制有关的中枢神经结构,由此可见睡眠与三焦功能密切相关。

2 三焦气化失常与睡眠障碍

2.1  中医睡眠障碍病机与三焦气化失常

       中医学对睡眠障碍的研究源远流长,中医学的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夜不瞑,不得寐,嗜卧,多卧,好寐,嗜眠以及多梦,喜梦,善梦等病都可归为睡眠障碍范畴。中医学认为大凡由情志内伤、劳逸过度、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原因引起阴阳失调、邪气客于五脏六腑或脏腑损伤以及年老气血衰少、营卫运行失常等均可导致睡眠障碍。病位主要在脑、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12]。

       三焦气化说指出三焦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若三焦气化失司,则气血津液精的升降出入的功能异常,三焦脏腑失去气血津液精的濡养,不能行使其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内生风、火 、湿 、热诸邪及痰 、瘀 、浊毒等病理产物,日久则出现内伤脾胃,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及胃中不和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睡眠障碍。三焦气化失司的表现是一个全身性的,它包过了睡眠障碍病因病机的过程,着眼于整体,将气化作为贯穿失眠的始终。

2.2  现代医学对三焦气化失常的认识与睡眠障碍

        当前现代医学对睡眠障碍产生的具体机制并不清楚,睡眠物质的研究是睡眠机制研究的热点。到目前为止,己发现5-羟色胺( 5-HT)、一氧化氮(NO)、褪黑素(melatonin)以及许多免疫调节物质,如胞壁酰二肽(NIDP)、白细胞介素-l(IL-1)、肿瘤坏死因子( TNF)等物质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影响睡眠过程[13]。多数医家认为是神经细胞的丢失和神经递质分泌异常,破坏了正常睡眠调节机制的完整性[6]。

       现代医学研究对三焦气化机理提出很多假说,有医家提出三焦的气化功能是气机运动的空间和通道,通道受损,细胞内外空间结构和各种理化因素的改变,使细胞功能障碍,可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1、IL-2、IL-3等)、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既可损伤心脏细胞,造成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和细胞膜分子间空间结构改变,加重血液循环障碍,又可损伤肝肾[14,15],这与现代医学关于睡眠障碍的观点类似,也与中医学睡眠障碍病机也有其一致性。

3 三焦针法对睡眠障碍的调整作用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多种多样,包括西药治疗,心理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对于失眠的治疗,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失眠症药物包括镇静催眠类、抗抑郁药和褪黑素等,以镇静催眠类最为常用。

中医中药治疗失眠,历史悠久,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少,已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刺灸疗法做为中医重要治疗方法的一种,因其具有灵活、高效、无副作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众多研究表明其对治疗失眠有很好的疗效。

       韩师基于三焦气化失司学说,主张从三焦气化角度防治失眠,在临床上应用该三焦针法治疗失眠疗效肯定。穴位组方[16]以膻中、中脘、气海分别调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关通调三焦,佐以足三里通调气机,血海调血和血,共同维持其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生理状态。使全身气机通畅,气化守常,已达防治失眠之目的。在针灸治疗睡眠障碍方面收集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及并做了相关实验研究。研究结果[17]显示三焦针法能明显改善失眠患者临床症状,且优于普通针刺组;三焦针法组与普通针刺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状态、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三焦针法组较普通针刺组患者睡眠改善的更为显著(P < 0.05)。

       基础研究发现[16],应用三焦针法可明显改善SAM鼠痴呆状态,延长寿命;可明显改善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增加神经元数量,促进脑细胞增殖,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维持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平衡;可良性调节衰老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减少氧化损伤,良性调节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含量。联系睡眠的机理和睡眠障碍病机也侧面说明了三焦针法对睡眠障碍具有调整作用。也有研究[18]发现三焦针法能明显降低失眠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百分率、构成比及NK细胞表达百分比,可调节失眠患者的免疫失衡现象,直接说明了三焦针法对睡眠障碍的调整作用。

       综上所述,三焦气化失司致失眠学说将睡眠障碍原因均归结于三焦气化过程中某一方面的异常,三焦气化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营卫运行失常、阴阳失调、神失所养,从而导致出现睡眠障碍。它从整个人体的气的升降出入来论述失眠之生理病理过程,将局部的病变联系整个人体的代谢,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观。在此基础上衍生的三焦针法对睡眠障碍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其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ational Ins titutes of Heal th State of the Science Conference statement on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 ment of ChronicInsomnia in Adults[J] .Sleep , 2005 , 28: 1048-105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22.

[3] 刘永华,伏杭江,葛才荣.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02:190-193.

[4] 王慧娟,扈学琴.老年人睡眠障碍现状分析[J].北方药学,2012,05:110.

[5] 裘昌林.睡眠障碍中医相关理论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2:158-159.

[6] 刘强. 谈中医对睡眠机制的认识[J].河南中医,2011,11:1322-1323. 

[7] 韩景献.“三焦气化失常-衰老”相关论[J].中医杂志,2008,03:200-202. 

[8] 余亚娜,于建春,刘存志等.论三焦气化说[J].中医杂志,2009,05:389-392 

[9] 罗本华,于建春,成海燕等.论三焦气化是脑神的基础[J].辽宁中医杂志,2010,06:1004-1007.

[10] 禄颖.《内经》睡眠机理及其系统理论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

[11] 蔡攀,韩景献,于建春.三焦或为内脏神经系统[J].中医杂志,2014,21:1881-1883.

[12] 谌剑飞.睡眠障碍的现代病因病机探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2:151-152.

[13] 王朝刚,刘诗翔.睡眠障碍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0,05:400-402.

[14] 王雪华,于越.三焦形质及其功能的现代研究[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01:34-37.

[15] 韩平常,徐健.浅谈三焦与循环系统的相似性[J].吉林中医药,1995,05:45.

[16] 韩景献.三焦针法临床偶得与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2015:2.

[17] 陈建权,李娜,温会新等.通利三焦针法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67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14,04:524-525. 

[18] 侯翠敏,陈建权,温会新等. 通利三焦法对失眠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