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坐骨神经分支结扎损伤模型在针刺镇痛研究中的应用
刘 坤,智沐君,郑周丽,何 勋,孙 光,张 蒙,高昕妍,朱 兵
(1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机能研究室,北京 100700;2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长春;3 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4 东丽区中医院,天津)
摘要: 研究目的: 评价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分支结扎损伤模型在针刺镇痛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通过结扎大鼠的坐骨神经干或坐骨神经分支造成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 CCI)或慢性坐骨神经分支结扎损伤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partial sciatic nerve, CCIp)。采用足底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latency, PMWL),足底缩足反射阈值(paw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PMWT),伤害性反射肌电图(C-纤维反射 EMG)以及背根节的免疫组化方法评价这两个模型的成功与否。 并分别在电针环跳穴前后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 探讨针刺在神经病理痛模型的镇痛效应以及潜在机制。研究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坐骨神经分支胫神经跟腓神经结扎(CCIp)后,大鼠表现出下肢功能紊乱, 后爪的收缩与跛行, 与 CCI 大鼠(通过结扎坐骨神经干模型) 相似的一些表现。跟神经损伤术前的测量数据比较,CCIp 和 CCI 模型大鼠的 PMWL 和 PMWT 显著降低。电针环跳穴能明显提高 CCIp 和 CCI 模型大鼠的 PMWL 和 PMWT。在这两种模型大鼠中,背根节的 CGRP 和 P 物质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组间相比没有差异。在 CCIp 大鼠中能够记录到股二头肌产生的 C 反射 EMG,但是在神经结扎术后第 5 天的 CCI 大鼠中并不能记录到 C 反射 EMG. 在 CCIp 模型的大鼠中给予电针后观察 C-纤维反射 EMG 在电针结束后 0 分钟,1 分钟和 2 分钟时降低,在正常大鼠电针,C 纤维反射 EMG 在 0 分钟和 1 分钟时降低。研究结论:与 CCI 模型相比,CCIp 模型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研究针刺镇痛在神经病理痛模型中的应用及潜在机制。
关键词:神经病理痛;慢性结扎性损伤;针刺;镇痛;C 纤维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