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国际专家抗疫大讲堂第十六讲 赵斌教授在线答疑汇总

作者:世界针联 来源: 点击:31068次 更新:2020-06-11
  

  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的「国际抗疫专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十六讲邀请到了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赵斌。本次题为《疫情下的反思》讲座,赵主任带大家回顾了瘟疫的历史,讲到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公元前1500年埃及的纸草文书,而“瘟疫”一词最早出现是描述查士丁尼瘟疫,也就是鼠疫。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瘟疫在现代社会发生的机会减少,但并没有消失。所以,赵主任提出了对瘟疫的一些反思。他说,面对传染病,要避免侥幸心理,有危机意识。对新发传染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控,应该将防放在第一位,治放在第二位,所以民众积极配合政府要求进行隔离非常重要。疫情防控不但需要每个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也需要团结协作。在答疑环节,赵斌主任解答问题汇总如下

微信截图_20200623161323.png


问题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减少,但如果碰到头疼脑热,什么情况下应该去看急诊?什么情况下去看发热门诊?什么情况下可以暂时在家观察?

——新加坡华人中医师 李医师

赵斌教授:在疫情期间民众可能会畏惧去医院,觉得去医院被感染的机会和风险增多。大家都知道,中医是从人的整体角度来判断身体的状况,人有非常好的调节自身机体能力,一些头痛脑热之类的小病小灾,可以靠身体的自愈能力来调整。那么什么是小病小灾,我认为多关注精神状况、饮食以及体力状况,这三点是每个普通老百姓都能自我体会的,如果精神、吃喝和体力都不错的话,我就认为这些头疼脑热是小病小灾,只需要在家休息观察,大多数情况可以自行恢复,所以这种情况下民众不需要来医院,居家观察调理即可。

此次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在感冒多发的季节,实际上有些发热病人可能只是普通感冒,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所以如果发热的病人体温不是特别高,精神状态还可以的话,我建议在家多休息、多饮水,便可自愈;如果体温比较高,我们在国内发热门诊接诊病人的体温标准是37.3℃,当体温超过37.3℃,你觉得饮食、精神和体力状况都有了异常情况时,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我建议需要及时去医院就医,避免发热或其他病情加重。


问题2:请问向病人注入康复后的人的血清是否相当于疫苗的作用?血清里面是否含有抗体?

——印尼华人中医师 李医师

赵斌教授:人体被病毒感染以后,体内都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待这些病人康复后,他们的血液里可能会有针对这类病毒的抗体,因为实际上对这种病毒的杀灭就是通过抗体和抗原结合来实现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康复期病人的血清里存在抗体,这种抗体被抽出来后注射到其他被感染者(同类传染病)的体内,是能对这类传染病起到被动免疫的作用,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我们都知道对于任何一种突发的新型传染病,比如这次新冠肺炎和2003年的非典,从西医的角度是没有针对性的药物,虽然这次我没有去到武汉,也没有去到定点医院,但是从反馈的信息和资料上来看,还没有任何药物针对新冠肺炎起到直接的治疗作用,对新冠肺炎患者尝试了若干种抗病毒的药物,治疗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所以目前这种有效的抗体当然是个治疗的办法,但最后真正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是要注射疫苗,显然这种从病人的血清里提取出抗体和日后有针对性的疫苗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问题3:细菌引发的传染病和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哪个危害更大?

——印尼华人中医师 李医师

赵斌教授:实际上不管病毒还是细菌,如果有针对性疫苗,可以针对这个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治疗。对于细菌性疾病,现在我们针对细菌的抗生素非常多,覆盖面也比较广,虽然有些细菌性疾病比较难治,但医生也能找到针对这种性质细菌相应的治疗办法。实际上有时病毒只是一个引发疾病的开路先锋,大多数时候导致这些病毒感染者真正致死的不一定是病毒本身,因为病毒进入体内可以损伤呼吸道粘膜,当呼吸道屏障受到破坏后,口腔里长存着这些寄生细菌就会长驱直入身体内部。所以早期表现是病毒感染的疾病,很快又会继发合并成细菌感染,使这些病人出现了难治的情况,病情严重时病毒和细菌的感染还可引发全身多脏器损伤。所以细菌和病毒引发的疾病哪个危害大还真不好说,病毒性疾病,没有特效药,但许多病毒性疾病可以自愈,如流感和此次轻症的新冠病毒感染;从药物的角度上来讲,医生可能更愿意治疗细菌性疾病,因为有可选择的针对性药物来治疗。


问题4: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政府层面、众多媒体报道或经历抗疫实战的中医专家在分享抗疫经验时,都谈到“中医治疗急症、危急症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中医专家也强调“中西医并重”,尤其是在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非常注重“中西医结合”,那么我想问问在西医届是否认可中医所发挥的作用?在您所带领的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队中是否有使用中医疗法?在疫情过后是否有如何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思考?

——美国华人中医师 王医师

赵斌教授:中医学在整个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医学的发展只是近一二百年,主要是科学技术和合成药物的出现。人类历史存在已有上千万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生命应该不是靠化学合成药物(来维持),而是靠自然的饮食,那时候人们生病也是服用草药等,所以我想中医治疗疾病,包括慢性病、重症病、传染病等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急诊科医生,在接触危重症病人时,主要是从西医的角度给予西药治疗,有时我们也需要用中药的干预治疗,特别是对脓毒症病人,使用了血必净药物,治疗后病人的相关指标都有了明显好转。所以我相信中西医相结合对日后疾病治疗有正面影响,当然这种正面的影响,不管是西医医生,还是中医医生,一定都要建立在以科学的角度来对待,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非常相信中医的整体理论,而西医分科越来越细,没有用人体整体观来看待相关的疾病,所以我觉得中医这种临床思维就要比西医要高一筹。我们能把握中医的整体观,用西医和中医结合的整体治疗,这应该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