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会员登录

针灸发展前瞻性研究专题研讨会在瑞典举办

2025/09/30 12:00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文网站
715

  2025年9月19-21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2025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召开。期间,由世界针联标准工作委员会、长春中医药大学承办的学术分会场之“针灸发展前瞻性研究专题研讨会”顺利举办。本会场邀请了11位专家教授,围绕针灸国际标准及临床指南制定、特色技术创新应用等议题进行专题报告。会议由世界针联副主席林榕生教授和赖婕教授主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首席专家、全国名老中医东贵荣教授作“基于腧穴脏腑相关理论探索双侧内关穴与心脏三维功能性网络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主题报告,揭示“穴敏化”由针刺触发,为同名经穴-脏腑功能网络提供分子证据,验证了穴位敏化与心脏功能网络的相关性。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李铁教授代王富春教授作“‘药穴同功’理论与应用”主题报告,系统阐述“药穴同功”理论的历史源流与临床应用,详细展示如何将中药与穴位在功效上对应配伍,并探讨了分子-细胞-组织层面的协同机制。

  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洪峰教授作“《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循证证据和反思”主题报告,系统介绍了指南的研究背景、目的及研制过程,旨在推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标准化与国际化。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李铁教授作“《针灸技术操作考核规范:毫针》编制心得”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基于德尔菲法的毫针操作考核条目筛选、考官与考场设置、操作流程标准化等内容,旨在提升针灸教学与考核的国际一致性。

  长春中医药大学曹家桢作“基于循证医学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肠易激综合征》制定”主题报告,详细介绍指南制定进展,包括国际调研、德尔菲共识、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意见形成,突出循证方法在针灸指南制定中的重要性。

  河南秋子生殖医院院长陈淑玲作“卵巢早衰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主题报告,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卵巢早衰的诊治,系统阐述其病因病机、诊断标准及中医从五脏论治的策略,并附典型病例说明中药复方在调经、助孕方面的综合疗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秘书长、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张亚男博士作“基于‘既病防变’理论探讨早期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主题报告,通过研究发现早期针刺人迎穴可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延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管重构,为针灸预防高血压靶器官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意大利AMI整合针灸协会主席Cecilia Lucenti教授作“神经针灸:必要定义的历史与科学基础”主题报告,围绕针灸的历史渊源与科学定义展开论述,提出以标准化神经刺激技术为核心、融合功能康复“神经针灸”新方法,强调其在脑卒中、帕金森等神经疾病中的高效、低价、无副作用优势,呼吁建立可持续的制度化推广模型,推动针灸从补充医学迈向针对病因的“主流医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李赟作“世界针灸学会联合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透灸》解读”主题报告,围绕透灸概念、技术特色、理论依据、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系统阐述,为该技术在临床推广与国际标准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河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褚文明作“透灸技术的临床应用”主题报告,回顾透灸技术创立与标准化规范历程,梳理器具与参数体系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列举透灸技术在疑难病症中的应用及标准化操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李苗苗作“AI融合时代下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主题报告,系统评估生成式AI在指南证据检索、Risk-of-Bias评估、Meta分析及患者版Q&A转化中的应用精度与效率,为针灸指南快速迭代与全球推广提供数字解决方案。

  在本场学术研讨交流中,与会专家们围绕针灸作用机制的实验探索、针灸国际标准研制、循证指南的规范化制定、特色技术的标准化阐释,以及人工智能与传统医学的融合应用,充分体现了针灸领域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趋势,为推进针灸的科学化与标准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与实践路径。